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乱世佳人真娘传最新章节!
困扰大唐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张继因在平定叛军中军功卓著,回到长安被升为洪州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因思念王落落而病逝,张继曾作《长相思》表达自己无尽的思恋。
诗曰:“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文不事雕琢,丰姿清迥,有道者风。张继去世后,他的朋友著名诗人刘长卿作悼亡诗《哭张员外继》写道: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废岘曲,旅梓寄天涯。
……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孙曦因骁勇果敢,屡建奇功,被皇上封为卫将军,随仆固怀恩率朔方军屯汾州。
然而大唐经过安史之乱,朝廷对镇守边关的各大节度使,大将军更
多的是持不信任态度,甚至对平叛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这些人也心怀芥蒂。
李辅国被叶护刺杀后,程元振因铲除李辅国有功,很快代替了李辅国,担任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控皇宫禁军,转眼又飙升为骠骑大将军,统率全国禁军,其父母兄弟也各有丰厚封赐,程元振的权势和恩宠已然超越了恶奴欺主的李辅国,程元振与李辅国乃一丘之貉,小人得志,凶悍自私,骄横跋扈与李辅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程元振与鱼朝恩相互勾结,一心想扳倒郭子仪,就在代宗李豫面前诬陷郭子仪功高盖主,居功自傲,宿将难制,蛊惑皇上罢免郭子仪副元帅职务,让郭子仪去督修肃宗李亨的陵墓,代宗经不起挑唆,就令郭子仪去当这个山陵使,郭子仪深谙朝中宦官的阴险歹毒,淡然地接受了。程元振一步得逞,将郭子仪排挤出朝廷,剥夺了其兵权。程元振的魔爪又伸向另一位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军工显赫的人,这个人叫来瑱,曾在收复河南、河东二道各郡县时立有大功,被代宗皇帝封为淮南西道节度使。程元振与来瑱素有积怨,遂耍弄阴招,借刀杀人,诬陷来瑱与叛军勾结,代宗一怒之下将来瑱赐死。接着又有几个军功显赫,掌握兵权的节度使被程元振迫害致死。
因名将仆固怀恩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特别厌恶朝中宦官专权,文武百官皆屈服于程元振的淫威之下,仆固怀恩依然不将程元振这个阉人放在眼里。程元振恶人先告状,诬陷仆固怀恩谋反。仆固怀恩沉痛上书代宗,铲除身边的奸佞小人,消除阴云蔽日,宦官专权的混乱局面,痛斥代宗若秦二世胡亥残暴昏庸,马鹿不分。代宗李豫一向自认为是大唐一代明君,见仆固怀恩对自己如此不敬,气得脸都黄了,程元振趁机罗列仆固怀恩的种种罪状,代宗龙颜大怒,下诏罢免仆固怀恩的一切职务和官爵,仆固怀恩想到来瑱之死,心灰意冷,自己为大唐出生入死,驰骋疆场,满门忠烈,依然为皇上猜忌,皇上情愿相信一个弄权宦官,也不再信任自己,想想横竖一死,不如真的谋反,咬咬牙,真的反了。
李光弼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一向谨慎,还是屡遭程元振、鱼朝恩的诬陷,因反攻洛阳惨败,李光弼多次遭到鱼朝恩、程元振的抨击和陷害,从人生的顶峰跌落低谷。李光弼见代宗身边围绕着众多奸佞小人,心灰意冷,一向叱咤风云,精忠报国,不畏生死的一代名将竟然不敢入朝。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大唐的内乱刚平,外忧纷至沓来。其实,从安禄山叛乱以来,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战区的精锐部队全部被调入中原作战,镇守边疆的都是老弱残兵,吐蕃赞普犀松德赞吞噬大唐的野心日益膨胀,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一带逐渐蚕食,到公元七六三年,他们已经控制了陇右、河西之地,攻陷了兰州、廓州、秦州、成州、渭州等十几个州郡。吐蕃离大唐国都长安的距离越来越近。
闻听李光弼被逼反叛,犀松德赞心中大喜,决定趁火打劫,吐蕃大举进攻唐朝驻军,边防纷纷告急。程元振自作聪明,为粉饰太平,竟胆大妄为地
扣押下来边疆的告急奏书。直到吐蕃大军长驱直入,
逼近长安,猛攻距离长安百里之遥的奉天、武功,战火弥漫,长安告急,
纸里包不住火了,程元振才不得不将战火告急文书呈到代宗的御案。
至此,程元振已经隐瞒了三个月的军情,看到一叠叠战争告急文书,
代宗大惊,手握大军的仆固怀恩远在汾州,而且已走上了谋反之路。
李光弼远在淮西,皇上多次下诏都称病不朝。惊慌失措中,代宗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带兵去咸阳,抵挡吐蕃来犯长安。代宗先命宦官去汾州和淮西传送诏书,接着,又派人速去追回叶护和真娘,请叶护、吉辍、傲奴回来救驾。
郭子仪得令,连夜赶到咸阳,派探马侦查,才知道吐蕃联合党项、吐谷浑等二十多万大军已经渡过渭河,沿着秦岭向东杀来,直指长安。郭子仪被削职赋闲已久,手下没有军队,出征前只从长安带来几十名骑兵。然而情势危急,郭子仪立即派人向代宗告急,要求增兵,代宗手中哪里还有兵,一时招募也来不及,程元振又暗自从中作梗,千方百计阻拦郭子仪招募军队。长安形势急剧恶化,吐蕃二十万军队气势汹汹,长驱直入,挺进咸阳,战后烧到了长安的外围。代宗大惊,迫于形势,只好放弃长安,向各地节度使下达勤王的诏令后,匆忙逃亡陕州。
却说真娘、叶护一行刚到金陵城外,就被官兵追上,送来代宗的求救诏书。
叶护安排真娘在客栈等候,临行前说:“真娘,若二个月内,我不能回来,你和夫人、小惠、香云、胡风、小翠几个就先去苏州孙员外家。战事一结束,我就去江南与你们团聚。”真娘深明大义,支持叶护回长安救驾皇上。
叶护和吉辍、傲奴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到达长安,才知代宗已经逃往陕州。长安一片混乱,吐蕃大将冯重英联合叛臣拥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设置百官,在长安建立了一个伪朝廷。
幸好,郭子仪带领几十个骑兵从咸阳来到长安,侦察敌情时,恰好
遇到从金陵赶来的叶护和随从,二人又惊又喜,互通情势后,决意收复长安,不能让李承宏如此闹腾下去。二人商议一起往东去追寻代宗,两个都是豪爽果断之人,当即向东进发,沿路三三两两都是溃散的唐军士兵,士兵们见到郭子仪和忠义王叶护,心里又有了底气,奔走相告,投奔过来。
郭子仪沿路集合溃兵,又到商周收拢了四千多溃散的士兵,总算有了初具规模的军队。叶护高兴地说:“郭元帅,您这个光杆元帅太厉害了,赤手空拳,
短短几天就有了一支像模像样的军队。”
郭子仪笑容苦涩,郑重地道:“忠义王,你和吉辍、傲奴对长安很熟悉,而且你们是回纥人,吐蕃人多少会顾虑一些,我给你们几十个士兵,潜入长安,你们先从心理上对吐蕃人袭击。”叶护会意,点头应允,郭子仪凑近叶护的耳朵,耳语了几句,二人胸有成竹,英雄所见略同,不禁哈哈大笑。
依郭子仪元帅之计,叶护令几十个士兵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模样,进入长安后,三五一群分散在不同的坊,故意在街头聊天,散步谣言,对吐蕃人展开心理战。
崇仁坊的街头,吉辍和几个百姓模样的人正在聊天。吉辍高声道:“你们大唐的皇帝怎么不去回纥借兵呢?只要皇上一开金口,我们回纥十万铁骑立马就会赶到,为大唐皇上铲除吐蕃军队。”
一个不以为然地道:“看来你还不知道吧?郭子仪在商州招集了十万大军,很快就要反攻长安,对付吐蕃,何须借兵?郭子仪大军一到,就能斩首吐蕃,何况
后面李光弼、仆固怀恩的援军也快到了。”“仆固怀恩不是反了吗?”“谁说反了,纯属谣言,仆固怀恩奉皇上之命来围剿吐蕃了。”你一言我一语,几个百姓哈哈大笑:“就是嘛,吐蕃人这下子栽了,郭子仪来个“瓮中捉鳖”,哈哈哈,看来人算不如天算啊!”
消息很快经吐蕃的探子报告给吐蕃大将冯重英,此时,流言在吐蕃军中四起。吐蕃军心涣散,惴惴不安。同时,叶护和吉辍带领几十个人,又临时招募了几百个百姓,夜间在长安城内击鼓,鼓声震天,与长安城外的篝火烽烟遥相呼应。
冯重英惊恐万分,以为陷入了唐军的包围圈,仓促中打开长安城门,带领惊慌失措的吐蕃军队向西逃窜。“郭子仪仅凭几十名骑兵就收复了长安。”叶护钦佩地说,“大唐有的是人才,皇上若能不为谗言蛊惑,亲贤臣、能臣,远小人,何至于此?”傲奴道:“王爷,大唐朝廷的事咱们管不了,再帮大唐皇上这一次,咱们就去江南过平静日子,不再打打杀杀了。”吉辍淡淡一笑,说:“生逢乱世,你甭想过太平日子。忠义王,长安已收复,咱们去陕州救驾你的皇兄吧。”
叶护郑重地点点头,立即带领几百个士兵向陕州进发。
代宗李豫“巡幸”到陕州,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早已心灰意冷的各地将军,痛恨宦官专权,朝纲败坏,没有一个人前去救驾,随行的官员见代宗李豫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纷纷逃散,没有一个官员愿意留下来侍候。
适逢冬天,寒风凛冽,天又下了鹅毛大雪,荒郊野外,只是白茫茫一片,没有水喝,没有饭吃,代宗饥肠辘辘,冻得瑟瑟发抖,
代宗命侍卫去寻找棉被和食物,侍卫们离开代宗后,找到食物先填饱自己的肚子,迟迟不归。代宗狼狈不堪,又不好发火,只能饥寒交迫地在荒郊中躲避吐蕃大军的袭击。一向锦衣玉食的代宗哪堪这般折磨,他受了风寒,不住地咳嗽,
稍微有点力气,问身边一个侍卫道:“你到高处看看李光弼的军队来救驾没有?”这个侍卫跑向不远处的一个丘陵,四下观望,雪海茫茫,哪有李光弼大军的影子?侍卫失望地返回,向代宗如实禀报,代宗紧蹙眉头,想到宦官程元振挑拨,自己和各位将军的关系由亲密到生疏,再到心存芥蒂,冷漠以对,见死不救,悔恨不已,不禁怅然泪下道:“叶护兄弟,只有你对朕忠心不二,可惜你时运不济,不但失去了江山,还被奸人陷害。叶护,你何时能来救驾皇兄呢?”
代宗能指望的只有叶护这个朋友了,又在陕州郊外的树林里苦熬了一夜,李豫和几个侍卫的手脚都冻僵了,还好这几个侍卫比较忠诚,虽然挨饿受冻,心怀不满,却没有向皇帝发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正在绝望之至,忽然从前方来了一队人马,李豫以为是吐蕃军队,就要带侍卫逃跑,忽听一个熟悉的声音道:“皇上莫走,老奴鱼朝恩前来救驾。”
李豫停下脚步,若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喜出望外,看着鱼朝恩策马而来,“真是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李豫心想,看着鱼朝恩圆鼓鼓的胖脸,亲切的三角眼,李豫感动得泪水直落。
鱼朝恩下马,见李豫的狼狈相,涕泪交流地匍匐在地道:“皇上,您受苦了,老奴救驾来迟,请皇上治罪。”李豫扶起鱼朝恩,感动地道:“观军容使何罪之有?满朝文武,都比不得你对朕的忠心。”
鱼朝恩将代宗扶上马车,命左右准备御膳侍候,士兵就地起火,将鱼朝恩从长安带来的美味佳肴加热,给三天两夜没吃食物的皇帝用膳。
代宗再一次感动地落泪,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啊!”
鱼朝恩道:“皇上有难,老奴肝脑涂地,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救驾皇上,报答皇恩。”
这时,只见三个身穿盔甲的勇猛骑士如风驰电掣般而来,为首的正是叶护,后面紧跟的是他的侍卫吉辍和傲奴。叶护匆匆下马,跪地而拜:“皇兄,臣弟救驾来迟,皇兄受惊了。”
李豫高兴地道:“你来了就好,路上可遇到吐蕃军队?”
叶护瞟了眼鱼朝恩,铿锵有力地道:“郭子仪元帅临危受命,只用寥寥几十名骑兵,就轻松智退二十万吐蕃大军,如今长安又回到陛下手中,臣弟这几日跟随郭子仪元帅,可谓眼界大开,深深佩服郭子仪的智谋和才干。”
李豫大喜道:“有郭子仪元帅和臣弟忠义王,乃大唐之福。”
鱼朝恩白了叶护一眼,盛气凌人地道:“皇上,此处凶险,不宜久留,快随老奴到华阴去吧。”
李豫点点头,对叶护道:“忠义王先回去,随郭子仪元帅镇守长安,以防吐蕃军队来袭。朕有鱼朝恩护驾先去华阴,过段时间,待局势稳定了,朕再回长安。”
鱼朝恩立即宣禁军士兵护驾代宗向华阴进发,叶护见代宗乘车离去,
遥望耀武扬威的鱼朝恩,不禁蹙起眉头。
自代宗李豫出逃,长安被吐蕃占领之后,长安百姓纷纷南逃,金陵的客栈也人满为患,逃难的人群越来越多,盗贼四起,胡夫人天天催促着去苏州娘家,真娘决定提前离开金陵,正准备出发,胡风惊慌来报,皇上赐的车马和财物全被流民抢劫一空。胡夫人落泪道:“这可如何是好,客栈越来越不安全,这里只有你一个男人,真娘和三个丫鬟都是年轻姑娘,很是招眼,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胡夫人不敢再想,忧虑地问真娘:“儿啊,叶护他们能准时回来吗?”
真娘淡淡笑,安慰母亲道:“娘,莫要担心,与公与私,叶护都应
救驾皇上,现在长安形势一定很复杂,叶护有心回来也身不由己,幸好我还藏了些银两应急,去苏州的路费够用。”小翠眨巴着眼睛,赞道:“还是小姐有心。”小惠道:“我随身也留了些私房钱。”说着,从贴身的衣裳里拿出一个丝绸银袋,交给真娘,眼前危机化解,几个人如释重负。
真娘拿出身上仅有的三十两银子,连同小惠的几两,又变卖了些首饰,雇了两辆马车向苏州进发。
在纷乱当中,真娘听见母亲在责怪丫鬟香云,香云打扮得花枝招展,衣服也太暴露。车夫是在金陵临时雇的,姓曹,名玉郎,二十出头,生的文弱白净,原本是书香门第的公子,只因战乱,家里被盗贼抢劫后又焚烧,一家人都被烧死,唯有曹玉郎当晚因赴同窗的宴会,才躲过一劫,迫于生计,曹玉郎就做了车夫,好不容易揽了个去苏州的生意,他驾着马车格外卖力。
偶尔遇到香云瞟来的含情脉脉的眼神,曹玉郎脸上绯红,只当不见,心里却暗自窃喜。小翠坐在胡夫人身边心里酸酸的,撇撇嘴,小声骂道:“玉面狐狸。”香云也不理会,时不时瞄眼曹玉郎,停车休息时,生火做饭,香云总拿最好的给曹玉郎吃。
真娘和小惠坐在一个马车里,两个人都穿着简朴的衣服,村姑打扮。
胡风在真娘的马车前面,跨轼而坐,稳稳地驾车。
在路上,真娘从行人那里打探到一些消息,长安被吐蕃兵占领了,皇上也逃了,长安城里已经改朝换代,有了新朝廷。真娘牵挂叶护的安全,也替代宗李豫和大唐的命运担忧。一路颠簸来到丹阳郡,路上难民如织,喧嚣异常,一路南下的除了逃命的百姓,还有溃散的唐军,有走投无路的叛军,盗贼四起,沿路抢劫频频发生。逃难的人若潮水汹涌,一打听,大都是从长安来的,马车、牛车、手推独轮车、步行、骑马、骑驴的、什么样的都有,还有的人挑着两个筐,一头一个娃儿。
一驾官宦人家的马车正往丹阳郡府走,车里的华服少夫人,戴着个镶金翡翠的配饰,几个溃兵游勇看见了,就上前挡住,明目张胆地索要翡翠配饰,夫人不给,一个大兵举刀一下子将这夫人的头颅割了下来,车夫见状逃命,几个当兵的接着抢劫马车,将马车上的粮食、锦帛、珠宝抢劫一空,看到车里还有个早已吓傻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两个溃兵将小姑娘拖到路旁的树林里,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蹂躏一个弱女子。小姑娘哭喊不停,路上都是人,却个个熟视无睹,麻木、冷漠的人群各自逃命,胡夫人催促曹玉郎驾车再快一点,躲过这一波抢劫,
只是这曹玉郎本来就是个只读圣贤书,五谷不分的书生,驾车的技术
实在拙劣,听见后面的嘈杂声,马儿受了惊厥,开始奋蹄向前飞奔,马车也随着混乱的兵马疾驰而去。
在一阵混乱中,马车早已失控,行人四处躲避,小翠恐怖地惊叫起来,纵身跳下马车逃命,却摔得个头破血流,又被后面的人践踏,窒息而死。
马车忽然栽进了一条河里,香云被马车摔在一边,见胡夫人落水,
拼命拉胡夫人,但见胡夫人被马车卡在水底,额头流出的鲜血染红了一大片河水,曹玉郎恐慌地呼喊:“胡夫人,胡夫人”。只见胡夫人一动不动,知道胡夫人已死,歹徒看见马车栽倒河里去了,纷纷下水,不是救人,而是去抢东西,曹玉郎不敢阻挡歹徒,情急中拉着香云逃命去了。
真娘和小惠忽然不见了胡夫人乘坐的马车,就让胡风停车,从马车上跳
下来,挤过人群去寻找母亲,胡风也跑过来帮忙,却见几个歹徒冲过来
抢劫真娘马车上的东西,小惠大喊救命,胡风返回,拼命阻拦,马车上放着他们几个人所有的干粮和被褥衣服,他们所有的财产五两银子,也在马车里,胡风挥刀与歹徒搏斗,倒在血泊之中,小惠大惊,抱着胡风的尸体大哭。
胡夫人被好心人捞了上来,放在河滩的草地上,真娘冒着生命危险,四下寻觅,好不容易找到胡夫人,却发觉母亲早断了气。
真娘大惊,跌地扶尸哭喊道:“娘,娘,你醒醒啊,你醒醒!”
胡夫人尸体僵硬,衣裳濡湿,真娘抱住母亲的尸体,痛不欲生,恸哭不止。
听说逃难的人发生暴乱,丹阳郡守带着几十个治安兵赶过来,只是远远地观望散兵游勇和歹徒们抢劫,却持剑原地站住,不敢近前,直到抢劫结束,治安兵才过来吆五喝六。
真娘和小惠,掏出身上所有的散银,又变卖了剩余的首饰,安葬了胡夫人、胡风和小翠,为了以后给母亲移墓,真娘将墓址选在一棵古柳旁,立了“先妣胡夫人之墓”的墓碑,然后又在胡夫人、胡风和小翠坟墓的中间载了两棵松树苗。
真娘和小惠在丹阳一个好心婆婆的家里住了下来,给母亲守灵,
老婆婆也是穷困潦倒,仅仅能喝上些稀粥,老婆婆说:“这几年战乱,所有的男丁都去打仗了,老弱病残的人在家种植些稻谷,也被官府作为军粮收走了,
苛捐杂税比老虎都厉害,一些从长安、洛阳、河北逃难的人,来到这里,见日子没得活,就沿江东走,苏州那边听说平和些,姑娘可是去苏州避难?”
真娘道:“正有此意,只是路上遇到盗贼,母亲过世,自己又是个弱
女子,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到苏州去?”
小惠道:“小姐,咱们还是女扮男装往苏州方向去吧,沿路乞讨,总能到的。”
真娘道:“不用乞讨,我好歹略通医术,沿路给人开个方子看病,应该能养活咱们两个。”
老婆婆惊喜地说:“姑娘会看病吗?我腰上生了个恶疮,姑娘给我看看吧。”
真娘掀开老婆婆的衣服,让小惠取来温水,用温水擦拭,幸好药箱没有被劫走,药箱里还有些消炎的草药,真娘就调制好草药,给老婆婆涂上,又给她吃了两颗药丸,不几日,老婆婆腰部的恶疮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老婆婆心里乐得开了花,左邻右舍去宣扬家里来了两个仙女,治病可谓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丹阳城边一些患了病的穷人见老婆婆的恶疮果然好了。
纷纷找真娘给治病,真娘给穷人开方子,带钱的就丢些散碎银子,没有的,真娘也不勉强,认真开方,能帮助配药的,尽量帮助配药。这样呆了一个月,勉强也能糊口,给母亲守灵一个月后,真娘和小惠启程,沿路摇铃行医挣些盘缠。
一路从丹阳到常州,继续往江南东道东行,但见一望无际的太湖水,水天一色。
静谧安详,水波潋滟,白鹭翩飞,湖边映日荷花别样红,偶有采莲捕鱼的农人划着小船荡在清清的水波中。泱泱大唐,历经战乱的沧桑,还有一方水土是清澈明媚的。真娘自制了鱼钩,钓了两条鱼,小惠拾到一些干柴,取火石点燃了,主仆二人在火上烤鱼,待鱼烤熟,各自吃了条烤鱼,又到湖边舀了碗湖水解渴。
休息片刻,真娘和小惠继续东行,又走了两天的路,终于来到苏州的姑苏山下,真娘和小惠登上姑苏台,虽然吴苑残破,一片荒凉,倒也垂柳青青,真娘想:“这里曾是吴王夫差的宫殿,昔日的美人笙歌,一切都被风吹雨打去,正如
曾经繁华绝代的大唐长安,如今已是满目疮痍,何时再闻美轮美奂的霓裳羽衣曲呢?”真娘正感慨人世间的的盛衰变迁,忽见姑苏台的墙壁上有几行楷书,婉雅秀逸,楷法遒美,方润整齐。
不觉惊奇,走近观看,见残败的墙壁有诗曰: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诗作表达了古今异变,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真娘读了苏台览古,想到大唐的由盛转衰,自己的人生沧桑,不觉落泪。又好奇是谁人所作,在多半脱落的残壁上仔细察看,隐约可见青莲居士的署名。真娘转悲为喜,激动地道:“小惠,大诗人李白来苏州了!”小惠不解地问:“小姐,你怎么断定是李白题的呢?”
真娘道:“李白不是号青莲居士吗?即便有人冒充,也写不出如此流转自然,飘然超世,又如此痛苦决绝的诗来。”遂从行李包袱里拿出纸墨,将墙体上的诗句抄写了下来。眼看时辰不早,二人走下姑苏台,沿着运河往前走。
天黑之前,饥渴困乏的真娘和小惠终于到了孙员外的府前。真娘心怀忐忑地敲门,开门的是一个脸似黑熊一样的驼背中年男子,真娘心下疑惑,“孙丰呢,外祖父怎么找了个黑怪看守门户?”小惠惴惴地问:“请问孙员外在家吗?”
黑怪门卫道:“这个宅子现在姓王,没有孙员外,前几年,孙员外做县令的儿子孙泰禹参与永王李璘叛乱,获罪被杀。孙家祖宅就被官府收官拍卖,被我们家老爷买了,我们家王老爷可是苏州首屈一指的大财主啊。”
真娘若当头被打一棒,她倒是知道舅父被杀,但不想连祖宅也被迫卖给别人。
真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人生之路怎么会如此艰难呢?
此刻,真娘最担心的还是外祖父母、舅母三个老人的安危,又想到母亲在逃亡之路上惨死,不禁泪水潸潸。
小惠奇怪地问:“这宅子是孙员外的,怎么会收官呢?”
黑怪门护道:“管它是谁的,官府都是贪婪的,还给你讲这个理?那孙员外夫妇被赶走后,住在破庙里,孙员外贫病交加,受风寒而死,她的老伴就在庙里上吊自杀了,一个徐娘半老的儿媳妇疯疯癫癫,现在也不知去向,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真娘若五雷轰顶,身子一软瘫倒在地,黑怪门护倒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关心地问:“你们是外地来投奔孙员外的亲戚吗?”小惠哭着点点头,黑怪门户叹口气说:“
孙家现在没人了,听说孙员外唯一的孙子去范阳打仗去了,生死不明,可怜孙员外一生行善,怎么就没个善果呢?这年头,是非不明,是恶人的天下,菩萨也管不了了。”
真娘拭去眼泪,正想问孙员外葬在何处。只见王家的几个家丁抬着一顶装饰得五彩绚丽的轿子过来了,后面跟着两个奇丑无比的丫鬟。
黑怪门户好心地催促真娘和小惠道:“快走,我们家姨奶奶来了,姨奶奶最见不得年轻漂亮的姑娘,你们快走吧?”
轿子停了,两个丫鬟搀着一个浓妆艳抹的肥胖女人扭动着身子走下来,看到真娘和小惠,肥胖女人啐了一口道:“哪来的大姑娘?这么不害臊,见我们王家有钱就主动上门勾引我家老爷少爷的,快滚,否则,我破了你俩的相。”
门护陪着笑脸道:“姨奶奶,这两位姑娘走错了路,来问路的。”
肥胖女人哼了一声,骂道:“滚,谁知她们心里在想什么,一看就是两
个离不开男人的风骚贱货!”
小惠气得咬牙切齿,正要还嘴对骂,真娘拉着小惠就走,小惠嘟着嘴道:“小姐,咱们干嘛平白无故受她的气?”
真娘无奈地说:“在人府门口怎敢不低头?现在社会动乱,到处充斥着戾气,能忍就忍住,出门在外,也能少些祸患,我们去打听一下员外的墓地,我也好祭拜一下疼我一场的外祖父母。”
孙员外在苏州也算个名气不小的人,深受乡邻爱戴,真娘和小惠没费多少功夫就打听到了孙员外夫妇的墓地。
真娘烧香祭拜,想到父母惨死异乡,想到外祖父母所遭受的磨难,如今自己颠沛流离,千里寻亲,亲人却已作古,唯有一片荒冢在落日的余晖中,墓地不远处的树林里风声沙沙,杜鹃啼血,往事一幕幕,真娘扑在孙员外夫妇的坟冢上,用手抓住一抔泥土,心如刀绞,泪水狂泻,哭得死去活来。
小惠想到胡风,也难过地呜呜哭起来,如今只有真娘她们主仆二人,又
身无分文,不知天黑住在何处,更不知明天会去哪里,越想越觉得命运凄惨,哭声越加悲切。
祭拜完祖父母,真娘和小惠在附近的普济寺寻了个落脚处,白天二人女扮男装在街上给人看病开方子,换些银两,糊口度日,苏州城的百姓见真娘年轻,少有人请她治病,苏州富庶,文化繁荣,战乱较少,百姓安居乐业,本地就有很多名医和药房,有钱人固然不会找江湖郎中治病,本地居民也有信得过的街坊郎中,
因此,来看病的大多是因北方战乱逃亡江南避难的百姓,早已穷得一贫如洗,衣不蔽体,因此真娘和小惠很少挣到钱,日子越发拮据,勉强够她们二人度日,她们只能撑着,等待叶护的到来。
一日,真娘和小惠正在街上摆摊行医,见一个身着藏蓝长袍,形容清瘦,却道风仙骨的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走过来,打量了会真娘身后的招牌:“付费随心,无银义诊。”
老者迟疑地走上前,说自己年迈体衰,长期失眠,常常头晕耳鸣。
真娘见老人身体衰弱之极,给他仔细号了脉,见他脉象紊乱,脉来无力,
多为虚脉,真娘想起祖父胡太医曾说:“邪盛正衰,阳气衰微,血亏气弱,脏腑阴阳失调,气阴两伤,正气耗散,皆虚症。”真娘断眼前的老人
定有虚症,知他来日无多,又见他穷困潦倒,根本买不起好的药材,
遂安慰道:“老人家的病皆因过劳过虑,情绪过度起落,身体脏器阴阳失调所致。而阴阳不在药而在人心,人使之阳则阳,人使之阴则阴。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五脏主情志,老人家凡事要想开些,调养情志,我再给您开些辅助药,慢慢调养五脏,心情平稳,身体就慢慢康复了。”老人赞同地点点头,真娘给他开了个方子,老人拿起方子,舒展开一脸的皱纹,笑问:“姑娘开的方子可有名字。”
真娘微笑道:“没有名字,暂且叫百忧消吧。”
老人道:“百忧消,好名字,多谢姑娘,老夫生活窘迫,无钱医治,等病好了,投奔金陵的旧友,到时再用你这个方子。”
真娘见同时天涯沦落人,关切地道:“老人家,多保重,切忌饮酒。
我也是流落江南的异乡人,知道漂泊在外的艰辛,您不必客气。”
老人拿起方子,一瘸一拐地走了,一边走一边朗声高歌:“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土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闻胡马来……”
真娘蹙眉凝望老者的背影,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风骨。
他会是谁呢?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来找真娘和小惠看病,小孩发烧得厉害,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真娘哄小孩张开嘴巴,察看小孩的舌苔,又仔细把脉,见脉搏跳动异常,真娘道:“这孩子属于内伤发热,是中虚不足、肝胆相火上逆造成的,可用乌梅汤治疗,我给你开个方子,你去抓些药,给小孩煎服,等几天就好了。”
妇人感激地点点头,看着真娘,忽然惊奇地瞪大眼睛问:“你可是已故孙员外家的外孙女真娘?”
真娘见这妇人也好生面熟,就点点头,妇人惊喜地说:“我是老夫人跟前的丫鬟珠儿。”真娘打量这妇人,虽然不再是当初珠儿的女儿态,眉眼脸盘儿都变化不多,街头遇到外祖父家的丫鬟,竟若遇到亲人,真娘拉着珠儿的手,不觉泪水潸然,珠儿说:“老员外和老夫人先后去世后,我无处可去,就去沧浪村给人洗衣服、帮忙种地,后来就嫁到了那里,今天一早,听说阊门外有个可以免费治病的郎中,就带着孩子来治病。”
真娘见珠儿穿的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想起上次见她,她还是那么丰腴美貌,不禁伤感起来。珠儿道:“表小姐,老员外府上破败之时,有个叫李太白的曾来府上,自称是老爷和姑老爷共同的朋友,临走还留下一些字,说若有机缘,让我交给表小姐。”
真娘道:“李太白,可是号青莲居士?”
珠儿摇摇头,真娘问:“那些字呢?”
珠儿说:“我一直收藏着,表小姐可愿意跟我到家去取?”
真娘和小惠忙收拾摊子,跟随珠儿去沧浪村的家。
大约两个时辰,到了沧浪村,珠儿的家很是寒酸,寄居在一个土坯草房里,
他的男人倒还老实本分,见有客人来,忙去蒸米,烧白菜汤。
珠儿从枕边的一个木箱里取出一个卷起来的宣纸筒,慢慢展开,只见米黄色的宣纸上赫然呈现李白的真迹《朝发白帝城》,诗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惠愕然问:“李白的这首诗早就传遍大江南北,交给小姐何意呢?”
真娘黯然伤怀道:“这首诗写得流丽飘逸,轻松愉悦,美轮美奂。看日期
写于肃宗至德三年春,当时适逢先皇肃宗大赦天下,李白被赦免。他可能与我的父亲有约,才放弃夜郎故地,坐船沿江东下,来江南投奔先父,后来得知父亲病逝,才将真迹辗转交到外祖父手中,以表与先父的深厚友谊。”
珠儿的丈夫一边拉着风箱烧火,一边回头道:“我前些日子还听说李太白举目无亲,在阊门外流浪,这么大年纪的人,来到姑苏城,真不容易。”
真娘惊喜地道:“如此说来,今天一早找我看病的那位白发老者,应该就是李白了。”小惠点点头道:“那老者虽然年迈体衰,一看就是个有学问、有气派的人。”真娘被小惠逗笑,又担心李白的病,不敢耽搁,收好李白的诗,就告辞珠儿,欲和小惠去寻找李白,珠儿叫住小惠,掀开锅盖,给真娘和小惠盛了两碗米饭,用一张白布包好,又拿出几个煮熟的咸鸭蛋热心地塞给小惠。小惠饥肠辘辘,才不客气,接过珠儿的馈赠,谢过珠儿,追上真娘,去寻找李白去了。真娘又走回原来摆摊诊治的地方,四处探寻,可是哪里还有老人的踪迹。真娘泪眼婆娑,坐在一块石头上发呆,小惠走向前,取出白布里的米饭和咸鸭蛋,劝慰道:“小姐,吃点饭吧,你今天还没吃东西呢。”真娘从医药箱里拿出碗筷,盛了半碗米饭,胡乱地拔了两口,小惠又将剥好的咸鸭蛋放在真娘碗里,嗔道:“小姐
老是不肯吃东西,等忠义王回来,看你病若西施,不心疼死才怪。”
真娘不顾小惠的好意,心烦意乱地道:“你能不能不提这个‘死’字。”
小惠知趣地闭嘴,真娘想到自己也是穷困潦倒,只好依然在阊门给人看病为生,顺便慢慢打探李白的消息。
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度日如年,流光依然把人抛。真娘和小惠逐渐放下戒备之心,不再女扮男装,一路颠沛,本来就是村姑装束了,何须再掩饰女儿身份。
这天,真娘和小惠正在街头坐着,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子走过来,神色紧张地
说:“家母病重,卧病在床,不便来诊治,特请姑娘去寒舍走一趟,救我母亲一命。”说着扑通跪倒在地,眼泪汪汪地瞅着真娘,真娘问:“你家在什么地方?”
那年轻男子道:“我家在海涌山脚下。”
真娘说:“有些远了,我们只在街上坐诊,开方子,不去病人家里。”
年轻男子闻言大哭:“娘,您的病那么重,儿子却找不到郎中救治啊,儿子不孝,您可千万要挺住,您若死了,我就是苦命的孤儿了,我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劲呀。”男子哭得稀里哗啦,惊天动地。真娘和小惠相顾,心生怜悯,小惠道:“小姐,我们去看看吧,多收些银子。”
真娘摇头道:“不行,让他另寻郎中吧。”男子闻言又哭,接着来了个女子,柔柔弱弱的,扬声道:“吆,这不是阿海吗?在这哭什么呢?你娘死啦?”
那个叫阿海的男人就将真娘不肯到家为他母亲诊治的事哭诉了一遍,那柔弱女子道:“阿海呀,你带银子没有呢?你以为人家真会免费给你娘治啊,先给几两银子给这姑娘,表示诚意嘛。”阿海擦了把眼泪,忙从褡裢里翻出来二两银子,往小惠手中一塞道:“我总共就带这么些银子,都给你,请你们到寒舍给我娘治病,若能治好,小的愿意付五两银子答谢。”真娘还在迟疑,小惠抢白道:“小姐,我们这些天摆摊行医,鲜有人来,早已入不敷出,身上已经没有银子买米了,咱们不若跟着他走一趟,若能治好,人家还有重谢。”那女子泪汪汪地道:“这老太呀,也是个可怜人,从长安带着儿子投奔姑苏城的女儿,不巧,女儿偏偏死了,老太太哭了一场就病倒了,幸好女婿还认亲,就在女婿家一直养着。”小惠早被女子说得眼圈红了,从阿海手中接过二两银子,软语道:“小姐,出门在外,大家都不容易,咱们就行行好吧。”
真娘听说病人也是从长安来姑苏逃亡的,心里也就软了下来,见小惠钱也收了,就收拾摊子,跟着阿海去他姐夫家给老太太治病。
真娘和小惠跟着阿海走过几个胡同,来到一个高堂大院,又沿着走廊往里走,但见园子里花草繁茂,蜂飞蝶舞。走过一个拱门,来到一个朱红古朴的殿堂,殿堂的匾额是“乐云楼”三个红色大字,真娘心中本能地一凛,正要寻退路。
阿海嬉皮笑脸地道:“花妈妈,人给你带来了。”
一个浓妆艳抹的中年婆子扭动着肥臀走过来,见真娘花容月貌,喜形于色地道:“这姑娘天生丽质,又能行医,倒是个千年不遇的才女。”
真娘感觉不妙,疑惑地问:“病人呢?你们是什么人?”
花妈妈道:“病人在楼上,随我来。”
真娘刚上楼梯几步,猛然发觉身后的楼梯门被阿海拉上了,小惠被挡在门外,真娘忙下楼梯,却推不开门,阿海抱住小惠就走,小惠拼命地挣扎,哭喊:“放开我,你这个骗子。”真娘察觉主仆二人已落入烟柳花巷,不觉花容失色。
花妈妈笑眯眯地打量着真娘,温言道:“姑娘到了这里,就是我的人了,我是花了二百两银子买的人”。说着,拿出真娘的卖身契给她看,真娘欲伸手去夺卖身契撕碎,花妈妈飞快地将真娘和小惠的卖身契装在贴身的衣兜里。
真娘知道栽了,但想到既来到青楼这脏地儿,来硬的不行,只能慢慢周旋,伺机自救。于是,强掩内心的恐惧,做出临危不乱的姿态,淡淡地道:“花妈妈,我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未婚夫在长安打仗,我只是暂时和家人走散了,二百两银子我以后可以还给你,请你放我回去吧。”
花妈妈笑得花枝乱颤,风情地道:“进来乐云楼的姑娘,还没有一个出去的,一开始嘛,肯定不习惯,放不开,慢慢就好了,来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达官贵人,出手阔绰,凭姑娘这模样这身段,你若肯在这里做一两年,肯定会攒下赎身的银子,弄不巧被哪个富家老爷公子的看上了,还可以从良嫁了,找个好归宿。”
唐朝是一个繁荣强盛的朝代,娼妓业也发达,宫妓、家妓、营妓、官妓、家妓、歌妓形形色色,品类繁多。上至朝中权臣,下至城乡富商大贾,文人墨客都将狎妓作为风流雅趣。安史之乱之后,很多中原的官员、士族富户纷纷南迁,
经过战乱的人们,心理上的创伤和精神的寂寥更趋于沉醉在奢侈淫靡、歌舞酒色之中,对江南的娼妓业推波助澜,公然狎妓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
。乐云楼地处海涌山,可谓春风十里,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乐云楼在当地颇有名气,更是有钱人风花雪月的好去处,因此,乐云楼的堂子钱滚滚而来。
乐云楼的姑娘个个容貌艳丽,体态丰盈、红唇浩齿、眉目顾盼,坦胸露乳,风情万种,也是闻名遐迩。
见真娘眼泪啪嗒、啪嗒地流了下来,花妈妈显得通情达理,进一步引诱道:“我们乐云楼,分为艺妓和色妓两种,花妈妈不知你才艺怎么样,你既然有婚约,若才艺出色,可以做艺妓,给客人弹琴唱歌跳舞、也可以在教坊教其他姊妹些歌舞。等你慢慢想通了,习惯了,再做色妓接客也可,到时候你自己也心甘情愿做了。”
花妈妈之所以这样说,并非菩萨心肠,因为真娘是新人,还没有名气,她要将真娘当个宝去吊来乐云楼寻欢的达官贵人的胃口,待真娘像钱塘名妓苏小小一样闻名遐迩,才能真正成为乐云楼的摇钱树。
真娘揩拭眼泪,振作起来道:“等我未婚夫来,我可以将十倍卖身契的钱还给你,花妈妈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若我未婚夫带着武林高手掀翻你的乐云楼,花妈妈可就乐得不在地面上了。”
花妈妈竟被真娘唬住了,见真娘花容月貌,气度不凡,绝非一般人家的女儿。
只好冷处理,先将真娘关了起来。
小惠的境况非常惨,她被两个凶神恶煞的大汉架走,关进一个暗房里,遭到强暴后,逼迫其卖淫。
花妈妈倒是没有对真娘动粗,每日温言软语相劝,说真娘只要能成为乐云
楼的花魁,一朵名震姑苏的醉芙蓉,就会敬若上宾,好生供养她。真娘想到王落落曾因堕入风尘,而自暴自弃,游戏人生,最终无颜面对真正值得爱的人。自己绝不会重蹈覆辙,真娘绝食、反抗,甚至以死相逼花妈妈。她一度消沉绝望,但想到叶护可能来姑苏找她了,她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经过反复和花妈妈较量,花妈妈最终答应真娘卖艺不卖身,永远不做色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