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小说

岸边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岸边人文集最新章节!

      父亲今年76岁。曾经说过:如果自己会写,就要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写成一部小说。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但直到五十多岁才真正开始务农。父亲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连一天的学堂也没有念过,所认识的一些字,都是后来在扫盲班里学的。父亲七岁给人放牛,十二岁给人当学徒,从青年时代开始,在小队里任队长之类的,后来到大队里任副书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那个农村年代的小干部,是讲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也没有工资一说,都是讲工分,父亲一年的工分也就相当于一个劳力的。

    父亲的性格十分刚直,嫉恶如仇,但心地却是非常慈善。知青下放的那些年,我们村也分来了好几个,其中有两个特别老实,平时受到别人的欺负不说,每到吃饭时,总是没有吃饱,时常饿肚子,父亲就不时地叫他们上我家吃去。大哥那时和他们差不多大,混熟了以后,家里有什么吃的,也会让大哥送去一些。知青们返城后,还和我家联系过一段时间,只是后来才渐渐淡忘的。父亲说他有一次坐火车,碰到了其中一个在火车站工作的知青,十二分热情地邀请父亲到家里坐坐,父亲说要赶时间,人家就硬拉着父亲去了。临走,知青和父母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火车走远了,父亲说还看到他们一家的身影。

    到了中年,全县组团到新疆支边,定父亲为团政委,带家属前往。临行前,在城里工作的二伯突然吐血不止,双目已失明的奶奶抱着父亲的腿,不让父亲走,最终父亲没能成行,一直有些遗憾。

    一点就着的火暴脾气,但并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父亲就是这样。在我的记忆里,还没有父亲动手打过我们的事情。父亲一生都是一个极其要强的人,自然希望子女也能够要强。在我家,我算是没有出息的一个了,但两个哥哥可以说是比较争气的,由其是一表人才的大哥。尽管父亲没有说过,但我知道,父亲定是深感欣慰。

    父亲弟兄三人,大伯和我们住在同一个村,二伯住在城区。到我长大时,大伯和二伯相继去世,一家留下一个堂兄,父亲觉得他们两个极不争气,为此很伤脑筋。

    大伯是个老玩童似的人,在很多方面与父亲说不到一起。我年幼时,总记得父亲和大伯说不上两句,父亲一怒之下就会赶大伯走。在对待子女方面,大伯的态度也是令父亲很难接受。大伯家先出生的都是两个堂姐,堂兄是最小的一个。大伯常说:宁可养个败子,不能养个呆子。大伯去世时,除了留下三间房屋,也没有其它的财产能够让堂兄去败的了。那时堂姐都已出嫁,堂兄也成了家,先后有了三个孩子。堂兄大的毛病也说不上,但自小没有能够养成脚踏实地,勤劳苦干的品性,因而成家以后,添的孩子又多,日子过得就一直是紧巴巴的。手头偶尔有了两个闲钱,还要去打麻将,为此,家里时不时地会发生一些战争,住在一个村里的父亲就免不了要过问,说也说了,骂也骂了,甚至气得动过手,但管不了多久,堂兄又回到了原样。为了这个不争气的堂兄,父亲头疼不已,甚至于还想过要和母亲搬回老家去住,来个眼不见为净。

    就在父亲头疼之际,一向身体很好的堂嫂,突然生了一场病,没多久就去世了。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堂兄连办后事的钱都拿不出,还是大哥赶回去拿出了一笔钱来,才把后事办家。即便这样,堂兄也没有任何长进,孩子连学费都交不上,手里一旦有了几个钱,还是要去打麻将。父亲这一回算是不抱任何希望了。

    二伯是当年招工进的城,在性格方面介于大伯和父亲之间,因此和父亲还能说上几句。记得以前,每到过年,二伯就会回来,在我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二伯退休后,堂兄接班进了厂,过了几年太平的日子,直到工厂倒闭。那进二伯已经去世了,堂兄也结了婚,有了一个儿子。失业以后,没有真才实学的堂兄一直没能再找到工作,与堂嫂之间也发生了矛盾,父亲曾前去调解,但无济于事,堂兄最终还是离了婚,儿子跟着堂兄。父亲为此,难过了好一阵子。

    去年年底,我回去时,父亲说堂兄也曾回来住过两天。我问起堂兄的近况,父亲说:不说还好,一说起来人就来气。堂兄离婚后,把孩子留给年近八十的二妈,自己到外打工,没有赚到钱也算了,竟与人发生了纠纷,被人打了一顿,脸上还留了几处疤痕。父亲说:想去大哥那里一趟,让大哥资助堂兄一笔钱做点小本生意。我知道这个堂兄也不是个吃苦耐劳的主,就劝父亲不要去了,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父亲还是想去。

    我后来再回去时,父亲说我走了没多久,大哥也回去过,父亲就顺便说了堂兄的事。父亲说大哥说了和我同样的话,还叫父亲以后不要再操这些心了,操心也起不了作用。一番话说得父亲无言以答。76岁的父亲,毕竟是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