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台一游

amy00001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amy00001文集最新章节!

    一、渴望与现实中的昌台

    昌台是一个地名,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很辽阔很平坦的草原,海拔4100米,但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

    对于白玉县的人民来说,昌台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高原的7、8月份是最美的季节,那时,牧草生长得绿油油的,而花,正是烂漫的时候。一年一度节日都在那里举行,每次都是持续7天,在那里搭上帐篷,过上最原始的生活,这7天里,住帐篷,吃糌粑,吃坨坨牛肉,喝酥油茶,喝青稞酒,看藏族最传统的节目,比如赛马、摔交、唱歌、民族服饰的展览

    刚来白玉就听他们说起这个节日(是个藏历的节日,我不太记得叫什么节了,反正是可以放个大假),看他们那津津乐道的样子,想必一定是很好玩的。来藏区一次,遇到这样的节日,怎么不开心,怎么也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藏族人民的生活,怎么也要去感受高原的美景,怎么也要去体会一下,住在帐篷里是怎么样的滋味。虽然不是茹毛饮血的日子,但能感受一次原始的生活,不是也很美妙的吗?

    就这么盼望着,盼望着。

    日子越来越近,县里和卫生局也因为我们的到来,特意多给了县医院三个名额,就是为了我们去体验一次藏区最具特色的生活,因为在那几天里,消耗是很大的,还有车辆的安排,所以,名额是要预先确定的,也是有限的。看他们天天忙忙碌碌,在准备着搭建帐篷的物品,还有那7天需要的被褥、食物与药品,那里是不通任何信息的,那是一个坝上草原,驱车前往也要3个多小时,东西必须准备得很充分。

    我们想象着那坝上草原的美丽风光,想象着坨坨牛肉的美味,想象住帐篷日子。

    如果今年没有白玉矿区开矿这件喜事,如果今年就单纯的过一个藏历的节日,那么,我们也就没那么多遗憾。

    因为这个节日正好赶上白玉矿区开矿庆典,所以,时间往后推了几天,而庆典总是要请省里的领导光临,据说领导那段时间也很忙,所以,时间就一次一次往后推。而对于我们来讲,当时间正式定下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要返回家乡的时候了。

    其实,要是平时,晚几天回家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我们盼望了那么的久。偏偏事情就那么的凑巧,同来的吕医生要回去考电脑b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回到家里。按这样的日期来算,我们是不可能去昌台了。

    当全城的人民都在兴致勃勃准备着去昌台的时候,我们却在家里百无聊赖的等着市中心医院的车接我们回去。因为昌台不通任何信息,我们也不可能在昌台去边等着车的到来,边在那里玩耍。街上本就不多的行人,更加显得少了,甚至很多商店都关了门,举家去了昌台。每个人想着法子去昌台,一般的人都是去那里住上几天,玩上几天,而饮食店的老板早就去那里准备了,这几天是他们赚钱的大好机会。而我们,在这里,找家象样的饭店吃饭都是问题。

    盼望了那么久的事,却到头来是一场空,谁的心里也不会好受。有几天,我都怨气冲天,却没地方发泄,一直都有闷闷欲哭的感觉。总想要找个地方去发泄,于是,所有的怨恨都冲着吕医生了。

    谁叫他要去考什么电脑,谁叫他什么时间不去偏要今年去报名,弄得我们大家去不了昌台,现在连吃饭的地方都快没有了。其实我也知道,与他没什么关系,但是,心中的恶气,总要找个地方发泄。

    现在想想那时的样子,一定很可笑,年纪也不小了,却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而闷闷不乐,一直到吕医生答应,一定在走之前,找巴松院长派辆车,去昌台玩一天,才挤出一点点笑容。用他的话说,那几天他们都跟着我受罪,看我的脸拉得老长,和谁说话都没好声气。

    那几天的车是很紧张的,县医院的救护车一直在昌台待命,第3天的时候,回来拉氧气罐,于是,我们才有机会去昌台看看,去心中向往已久的地方去体验一下。

    我们早上6点就出发了,到昌台时,还不到10点。

    阳光已经铺天盖地的泻下来了,四周是远望的山脉,天空碧蓝,蓝得没一丝云,面前是辽阔而平坦的草原,这在高原是很少见到的,高原的草原,都是起伏不平的山峦,这也是她被选中做活动场所的原因。草原上,活动场地的草,已经被人踩得不成样子了。而远处的草,绿绿的,草原的花,却是争奇斗艳的开着,紫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粉红的、红色的,每一种颜色,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远远望去,真是漂亮极了,有如锦缎一般。

    活动区中心是一个临时搭建的舞台,旁边是县里搭建的可供千人开会的大帐篷,在其周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帐篷零零散散的的搭建在草场上。从帐篷的大小和颜色,大体可以区别是单位的还是藏民的,单位的一般规模较大,颜色也比较鲜亮,而藏区牧民的帐篷一般都是黑色的,因为他们的帐篷多是用牦牛毛编制的,那样的帐篷据说是防雨,还很保暖。草原上,帐篷搭建的聚会地,人来人往,其热闹程度,比县城都过之而无不及。也许县里大部分的人都来这里了,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牧民,从他们的服饰上看,就是土生土长的藏民,可惜的是,他们大部分都说着我们无法理解的语言。

    或许我们真的是没运气看到藏区人民生活的一面吧,好容易有那么一天来到昌台,偏偏那天的节目是歌舞与服饰,而在前一天或是晚一天,都有赛马和摔交的比赛。那歌舞也是现代舞蹈,只有服饰,是展示藏族各种珍藏的珠宝、金银首饰以及各式各样的民族风味的服装。对于藏族的服饰,看过之后,除了感受民族特色之外,只觉得那些笨重的东西带在身上,华丽而不实用,赞美的词句可能也只有研究民族和历史的教授们才会说的了。

    草原上转了转,好象也没什么可看的了,我们开始感到有些百无聊赖了。想到那么盼望的日子,原来就是这样,不免有点失望。加上那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我们都没多少心情在外观看节目,于是躲进帐篷,吃着他们做好的坨坨牛肉、血肠,喝着酥油茶,还要舀上一大碗酸奶,心中想到,没好好的玩,却不能不好好的大吃一顿,何况坨坨牛肉真的是很香,现在想起来都要流口水的哦。

    如果不是去打鱼,那么,我们那次旅行真的是无聊透顶。

    二、昌台打鱼记

    车要晚上才会回城里,那么,整个下午都得呆在帐篷里,好无聊。吃饱喝足,又是那么的燥热,坐在那里昏昏欲睡,只有这时,我才有些后悔来昌台了。如果没机会来这里,虽然会抱憾终生,但是我们却可以凭空想象这里的一切,想象永远是最不现实但却是最美的。而如今这样,还不如不来,更何况因为这事,还和同事赌了几天的气,这下又有他们的笑料了。

    昏昏的想睡,可是帐篷里人来人往,睡觉是不可能的。正好听见宋师傅说想去打鱼,于是我也跟着去,其实,我倒并不是想去打鱼,高原这么强的紫外线,我可不想在毫无防护的地方把皮肤晒伤(我看见吴县长前两天还棕色的皮肤,今天已经满脸紫红,还有班驳的掉皮后的新鲜的皮肤),主要是想找个坐的地方,可以打个盹,睡上一觉。同去的还有吕医生和刘大姐,还有另外一位师傅。

    车在高原上行走,因为这里是很平坦的,看着目的地好象就在前方,其实距离很远。听两位师傅说,今天可以打上100斤的鱼,回去加餐,我们想,就凭我们几个,怎么也不可能打那么多的鱼,以为他们不过是在说说而已。

    绕了两个山头后,来到一个小河边,河水不深,完全可以淌过去,我和吕医生想,这里大概也不会有什么鱼,也就没跟着去。现在阳光没刚才那么烈了,有几片云在空中漂浮着。

    两位师傅下河去了,我们就在岸边站着,一边看他们打鱼,一边散漫的在周围照了几张照片,也许那天是心情本就不好,也本是昏昏欲睡,也没怎么有心思去欣赏风景。其实高原处处都是美景,怎么看都很美,真的,如果你去过,就知道甚么是高原风光,什么叫不需要取景框,因为,对着哪里都是风景。

    他们打鱼是用一种叫排网的东西,从上游把网撒开,再慢慢的顺着河水往下走,等有感觉的时候,就慢慢的收网。第一网下去,看着宋师傅慢慢往下走着,他漫不经心的说“有了”边拉网,边叫我们去帮他捉鱼。天啊!我们竟没有想到,随着网慢慢提出水面,看见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困在网上!我们兴奋的跑过去,帮着把鱼从网里取了出来,数一数,哈,11条!,大的可能有两斤多,一般的也是一斤左右。按这样的速度,今天下午打上一百斤鱼是一点也不成问题的。

    这一来,瞌睡也没有了,吕医生也提起了兴趣,想要体验一下打鱼的乐趣,他们3个男士就下到河里去,我和刘大姐就在岸边帮他们守鱼和捉鱼。

    高原的气候就是善变。刚才还晴空万里,很快,乌云就积聚在一起,黑压压的往下按,很快,豆大的雨点就砸下来。车,停在道上,我们早已经下到河滩,而且已经望前走了不少距离,在这高原之上,没遮没挡,连伞也没拿出来,太阳帽是一点用也没有,我们几个就这么在暴雨之下,无可奈何的淋了个落汤鸡,浑身没有干的地方,本打算跑回车上,宋师傅说,没什么用,等我们走回去,雨也停了,再回来,路就不太好走了,就继续打鱼吧。

    高原呆久了的人,气候也摸得透了,雨就那么下了一会儿,慢慢就小了,云很快松散了开来,显得薄了很多,阳光也就投射下来了。他们继续打他们的鱼,因为浑身都湿透了,风吹来,不停的打哆嗦,我和刘大姐去车上等他们。果不然,如宋师傅所言,河滩的路,经雨水这么一泡,变得松软了,脚踩下去就险进去一大半,我穿的高跟鞋,下来的时候,地上是干的,没什么异样,现在走起来,真是深一脚浅一脚,和刘大姐扶持着上了道,进车里去换衣服。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只好把上衣脱了下来,拧干,搭在坐椅背后,换上带来的干衣服(高原出门都带着衣服,可以随时添加),车里暖和多了,而他们,脱下衣服,拧干后又穿在身上,打算用体温把衣服烘干,他们仍兴致勃勃的在河里劳作。

    也许是下了雨的缘故,他们打了好一阵都不再见鱼的影子。看看天还早,于是,我们准备换个地方再打一会儿。

    那河滩被雨水泡过,很泥泞。就在我们换地方的时候,我们看见一个小面包车,陷在泥泞中,怎么也推不出来。看我们的车来到,显然很高兴,他们也是来昌台参加活动的,这里是没有任何通讯的,如果遇不到我们,他们的车推不出来,大概他们也就只有在这里过夜了,因为这里不是交通要道,几乎是看不见车辆,而要步行回到活动点,怎么也要半天(我们驱车也花了一小时)。3位男士和他们车上的人一起,又是垫石头,又是推的,好容易才把那车弄上了道。

    常言说,时世难料啊。如果不是我们遇到那面包车,将它推出来,那么,那天晚上,我们也许要滞留在那里了。

    当我们鱼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天也快黑了,我们就开始往回赶。车到半道上,就出了问题。车是开不了,两位师傅也忙了好一阵,最后,发现坏了个什么东西,一时半会是修不好了,我们就只有在路上等,希望能有路过的车能带我们回去。用惯了电话的人,突然来到这原始的地方,什么通讯设施也没用的,遇到如此的尴尬,真有点叫天天不应的感觉。

    终于,那辆小面包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了,我们是一阵高兴,我们庆幸,没有被抛弃在这荒凉的地方,于是,小面包在前面,用铁链带上我们的车,慢慢的开着,往活动点开去。即使,卫生局的人发现我们没回去,再派车来找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会什么时间才回得了昌台,而我们,也真的要体会高原夜的寒冷了。

    回到昌台,天已经黑定了,我们吃完晚饭,准备回县城。宋师傅的车是不可能上路了,于是,扬局长又为我们找了个车,把我们送回城里,回到家,已经是下半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