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

巴山异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巴山异人文集最新章节!

      我所说的蜗居并不是蜗牛的天地,而是我这个实实在在人的住所。我的蜗居是一套两室一厅的红砖墙房,虽配有厨房和厕所,但空间相当狭小。不过,对我这个单身独处的人来说,倒也显得绰绰有余。在里面,我没有过多的摆设,除几把陈旧的木椅外,便是一张棕丝木床,再就是一个写字台和书架,书架上虽没有贮藏太多的名著,但看起来倒也显得有些典雅。

    蜗居的两室都开有三扇门叶玻璃窗,并配有三个小天窗。平时为了缓和屋内的空气,天窗常常开着,让外面的冷、热空气和屋内的空气融合来给室内调温,人在里面倒也觉得舒适幽静。当天气晴朗或屋内格外闷热的时候,就拉开三扇门叶和窗帘,让外面的风吹进来降温或是把里面的湿度降低。特别在静夜,推开窗叶和门帘,欣赏窗外的夜景,可以说是难得的去处。独自一人和月亮星星对话,看着它们发光的脸盘和亮晶晶的眼睛,象是走进神话故事一般,可以领略到苍穹无限的遐思。倘若这时,窗外的邻居站在阳台上歇凉或是欣赏夜景,你可以和他搭讪,拉几句家常或是吼几声流行歌曲。宁静的夜罐便会被你打碎,将你的声音融进夜景,也算是一隅独特的风景。

    蜗居外面小小的阳台虽是狭窄,摆设也显得有些狼籍不堪,无外乎是些煤球和锅碗瓢盆之类,但我并不怨言。因为站在上面,手扶栏杆,可以眺望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河流。在涨潮时,目睹翻滚的波浪,象是在欣赏一首万马奔腾的黄河协奏曲,它虽没有黄河浪潮那么壮观与伟大,但无不给这块小小的天地增添了一道独特而美丽的屏风。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你双眼追随朵朵白云,当你看到它们千变万化的姿态,你立刻会想到人心的变幻莫测,人心的变幻就似悬挂在空中的云朵,让你看得见,摸不着。看得见的是人心变幻的表象,而摸不着的是人心变幻的本质。倘若你能预知到空中的云朵下一步将是一个什么模样,你便也会预测人心的变化无常。

    站在阳台上俯视,便可以看见两个不大不小的池塘。一个池塘有藕,一个池塘无藕,但都养有相当数量的鱼儿,当藕叶遍布池塘,就像铺就的一层绿色的地毯,有时还点缀数朵白色的荷花,便给这毯增添了无限的姿色,有若漂亮少女脸上涂了脂摸了粉,更能惹人怜爱。看见各种鱼在里面嬉戏,自由游弋,便会感到自己有一种被樊笼锁住的感觉。当你投进一块面包或是几根青草,它们便会弱肉强食,那些体小瘦弱的鱼不但抢不到食物,相反还会被体大肥壮的鱼一口喝进,成了大鱼们的美餐,这时你才会真正理解适者生存的含义。有时,它们也有上当的时候,当你用鱼钩挂上美味诱饵丢进水里,不一会儿便会看见那根细细的尼龙绳被鱼轻轻地牵走,当你顺着尼龙绳轻轻地把绳拉起,挂在鱼钩上的鱼依然是体大肥壮者,这时那些体小瘦弱者也不乏会幸灾乐祸,它们依旧在体大肥壮者被俘的地方摆尾游弋,便足以说明这一点,有时它们还发出呼呼的声音,象是在狂笑强者出头的悲剧。

    当暴雨来临之际,豆大的雨点溅落在水面上,就似飘浮在水面上的一层珍珠,但这些珍珠瞬间即逝,被风一排排一颗颗捏破,这时你不妨有些心痛和伤感,感叹绝景为什么不能久留,偏似昙花一现?当狂风卷来时。这些珍珠就再也看不见,留下的是一朵朵浑浊而无序的浪花,让你久久回味。

    蜗居远离城市,也就远离了城市的繁闹和喧嚣。听不见黎明前出租车司机招揽顾客的叫喊声,也听不见商贩叫卖东西的吆喝声,还听不见那些不文明泼妇的骂街声,蜗居给你的始终是静的柔美。躺在床上睡觉,可以安稳沉睡到天明,不会被汽车的喇叭声和歌舞厅鬼哭狼嚎般的歌声吓醒,以致第二天不能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

    这一个蜗居是我一个人自由的天地,没有父母整日萦绕在耳边的唠叨,也没有随时可见的妻儿的嬉笑。你不必担心有人会烦你,也不会担心有人会骂你。你可以独自拥有“主权”没有谁埋怨你早晨起来被子没有叠正,也没有谁唠叨你饭菜做得不香,更没有人和你吵架呕气,蜗居给你的始终是平静而柔和的感受。在你蹲厕所或在卫生间冲冼身上的污垢时,你不必担心没有闩门而出现意外的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脱得一丝不挂任水冲涮,不必担心时间过长有人会来敲门。在你自己蹲厕所时,可以拿上一本书或一张报纸但凭看个够,没有谁嘀咕你占用厕所时间过长,这便是蜗居给你的另一个感受——绝对安全。

    当你在这个蜗居呆的时间过长,不乏有孤独寂寞的时候,这时会有半生知己临门饮酒叙旧,追思未来。当来一两个朋友,炒几样新鲜小菜,把酒擎杯,那一种在寂寞中偶见欢乐在黑暗中偶遇光明的感觉会在你心中持续好长一段日子。朋友的来临就如一股新鲜的空气吹来,也如寒冬过后一束温暖的阳光照来,它会使狭窄的人心胸宽阔,阴郁的花蕾绽放。有时也来几位美丽可爱的少女,让她们爽朗的笑声和甜润的歌声融进蜗居,有比鲜花更芬芳,比冬雪更洁白,这犹如小树上歇下了鸟儿歌唱,枝叶上长出美丽纯洁的冰花。

    我的蜗居并不繁华富贵,但它别致优雅,我将一生拥有它并珍惜它。

    一九九六年六月廿四日于宣恩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