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正少言多行

布拉格之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布拉格之夜文集最新章节!

      在我从事创作这几年里面,有三个人始终在给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是我终生所不能忘怀的。第一位是我的父亲韩鄂辉,从我决定开始从事创作到现在,他一直在竭尽全力的为我提供各种机会,从图书出版到写作建议他都给我作最大的帮助。第二位是南海出版公司编辑部主任吴键先生,吴先生为我两本书的付梓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对第一本书的鼓励赞赏到第二本书的出版一年多时间里,吴先生一直在和南海出版公司的编辑同仁们为我的事情忙碌操劳,敬业精神着实让我感动。由于排名不分先后,关于这位对我支持最大的老师的一切,我就放在最后来叙述,他就是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先生。

    这段时间以来,总是想给先生写一点东西,特别是到北京现代文学馆的那几天,一年前陪同先生来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场景总是在脑海里浮现。先生抱病参会时亲切的笑容和铿锵的言语总能让我回忆起什么。时隔一年,我终于决定了这些即将写下的语言。这一切,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梁实秋先生笔下的文老先生。事关回忆应松先生的文字,无疑是我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更能努力的去丰富自己,挖掘生活的动力。

    陈先生祖籍江西余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湖北荆州,先生和我另一位老师、中国图书商报的执行主编李师江先生为同乡。自古诸葛武侯之乡多出圣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江汉平原一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竟为全省的贫瘠之地。在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先生早年曾经做过工,也务过农。这些艰辛的生活磨砺给了先生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从而奠定了先生创作风格成熟后冷竣而又现实的文笔。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正为朦胧诗兴起之时,先生曾用过笔名罗隐,和顾城、北岛、海子一起成为了中国第一批朦胧诗诗人。诗人与生俱来的浪漫思想使先生在后来的文字里面创作了让国内作家都望尘莫及的奇妙意象。先生曾经创作的大量诗篇在当时的文学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更是受到著名前辈诗人曾卓老先生的赞赏,并为先生撰写了洋洋数千字的评论。在朦胧诗潮流消退之后,先生遂改行创作小说。1983年,先生赴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同去的同门同道还有著名作家方方先生和著名作家池莉先生,三人从武大毕业十年后遂成湖北文坛甚至中国文坛的顶尖大师级人物。先生从从事创作至今,创作累计千万字,著作等身,荣获大奖无数,名扬海内外。

    用现在的眼光看,先生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小说家。从当年名动文坛的“公安水乡系列”到现在正热的“神农架题材”数十部小说奠定了先生的小说大师的地位。很多人都感觉先生似乎是一个难以接近的文学家,或是一个带有书生气的文学狂人。实际上先生为人的随和和坦诚,在圈内着实是有口皆碑。就拿我这个文学新手来说,和先生接触一年多以来,对于先生的一言一行,都深觉感慨万分,难以忘怀。

    初识先生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11月),我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寂寞城市刚刚被南海出版公司相中,于是吴键先生就建议我找一位前辈作家为我写序。我听完这个建议之后感觉是难上加难,一是我本人一无知名度二无创作成就,前辈文学家岂是轻易肯随意提携的?二是当年正是我们这拨青年作者横遭舆论界和批评界指责的时候,又有谁会为我们说话?但是书不能不出版,序言不能不要。就在这样一个困境之中。一位前辈将我引见给了陈应松先生,当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先生的神农架系列正是在全国火热的时候。这样一位前辈文学家,如果能对我的作品有所指点,实在是对于我这种文学青年的一种莫大的奢侈。没料到在半个月之后,朋友约我和先生通话,先生温和且诚恳的声音在电话的那头响起。首次听到先生的声音,心情不免过于激动,连说出来的话都有语法错误。当先生告知我他在百忙之中读完了我的书稿并且决定为我拨冗作序的时候,我感动的都快流下眼泪。先生在电话里再一次的称赞我“写的好”、“让我惊叹你会有这样的文笔”

    接到先生邮寄过来的序言的那一天,心情变得激动而又感动。先生随信附上了两本长篇大作,一本是失语的村庄。另一本是别让我感动。在书的扉页上都工整的写下“韩晗同学指正陈应松”的字样。序言写的让我觉得愧不敢当,先生首先称赞了我的文笔,连续用了“让人惊叹”、“天才”等字词,然后提到他在青年时候的文学创作,先生再三说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只能写写小诗”在那样一个精神物质都相对落后的艰苦时代,先生能够保持自己对于文学的追求,已经是让人一而再的感动,而先生这种自谦,却是我来自一种心底的压力和动力。

    2004年1月初,我的新书寂寞城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南海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张桐先生,编辑部主任吴键先生都应邀参加这次会议。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四十多家媒体也列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先生在接到主办方的邀请之后,也答应了前去参加新闻发布会,况且先生是抱病赴会!

    在我去北京的当天晚上,先生在首都机场已经等候我多时,在车内先生见到我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的作品写得非常好,幸会!”我当时一时语塞。然后先生主动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当时感动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只有不停的笑,作为先生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我想他一定知道我当时的笑容所包含的意义所在。

    为了让我的会议得到充分的效果,先生在所有媒体面前都盛赞我的书“是一本天才的著作”、“让我感到佩服”、“是很多成年作家都不能到达的思想境界”然后先生积极回答在场记者的提问。正因为先生的极力推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就决定和我预约当年二月份的节目专访。

    先生对于后辈作者关爱的精神一直在深深的感动着我,我第一本书出版之后,先生一直在媒体上在关注我的作品。偶有作品写的稍有进步或是发表成铅字,先生总是会打电话来祝贺或是鼓励。先生多次对我提出“散文比小说写得好,建议多练笔散文”我的第二本书随笔集蝴蝶飞出地平线在月底即将由南海出版公司推出,在第二本书创作过程中,先生一直在对我的创作提出了各种各样珍贵的建议,并且一直在鼓励我,让我“继续下去,会有成就的”包括我即将完稿,并且即将在明年由某国内文学大刊连载的大文化散文集大国小城的创作过程中,先生都在不断的关注,不断的建议,鼓励。

    这个月初,我受散文选刊主编王剑冰先生的邀请,赴北京现代文学馆参加第二届古风杯颁奖会议。在北京的酒店里面我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先生和其挚友莫言先生荣获人民文学奖,并且先生即将获得本次全国文学最高奖项——鲁迅文学奖的消息之后,我感到十分激动,老师有此荣誉,学生也感同身受。于是立刻打手机过去,表示祝贺,先生在电话里竟然是先祝贺我获得古风杯的二等奖,然后问我第二本书写得如何,北京的气候如何。并且主动提起推荐我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我当时在电话里声音都一度出现了哽咽。先生一向少言多行,没有架子,也没有任何的得意,在言语中充满了温和的教导和问候,挂断电话,心中泛起难以平复的涟漪,在这样一个名利时代中,先生能够如此的低调生活,不是圣人,胜似圣人。

    在我去京之前,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陈建功先生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主持的关于先生神农架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刚刚闭幕。新浪网等主流网络媒体都实时报道了这个文学盛会。在会议中,先生的中篇小说马嘶岭血案被著名导演吕乐先生相中,即将开拍为电影。吕先生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美人草分别为国内近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之一。而先生的小说,却被吕先生一眼相中,并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特别是我所参加的这个会议,原本有很多前辈作家到场,但是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这些原本即将到场的作家几乎全部都去参加先生作品即将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研讨会。这一切,足以说明先生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先生自己在文坛的翘楚声望,非时下一般作家一般作品所能比拟。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北京的会议中,我拜访到了著名文学理论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张先生对于中国文坛的批评态度在圈内久有所闻,当我提到先生的时候,张先生主动的握住我的手,用激动的语气说“陈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我和他关系很好”在之后我又拜访了另外一位作家、人民文学的副主编肖复兴先生,主办方帮肖先生介绍我是“中国小说学会最年轻的会员、青年少壮派作者“的时候,肖先生只是礼貌的点了点头,当我自己偶然主动提起“是陈应松先生的学生”的那一刻,肖先生很动情的握住我的手对我说“陈先生,我知道他,他非常不错,但是我相信你更不错,我会认真拜读你的书”我联想起了其他的文坛前辈如中国小说学会秘书长汤吉夫先生对先生的赞赏,以及前辈诸老师梁晓声先生、莫言先生、张炜先生、王安忆女士对于先生以及先生作品的赞美和评价。每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不免热泪盈眶。

    在先生即将获得鲁迅文学奖,以及我新书即将发行这个双喜临门的时候,作为学生的我,特意提笔写下此文,表示对先生的最衷心的爱戴和最诚挚的敬意。

    韩晗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