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魏书最新章节!
高祐 崔挺
高祐,字子集,小名次奴,勃海人也。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祐。 司空允从祖弟也。祖展,慕容宝黄门郎,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 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子。与崔浩共参著作,迁中书 侍郎。转给事中、冀青二州中正。假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蓚县侯,使高丽。卒, 赠安南将军、冀州刺史、假沧水公,谥曰康。祐兄祚,袭爵,东青州刺史。
祐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材性通放,不拘小节。初拜中书学生,转博士、侍 郎。以祐招下邵郡群贼之功,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兗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 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祐,祐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 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祐 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 显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祐言有验。
高祖拜秘书令。后与丞李彪等奏曰:“臣等闻典谟兴,话言所以光著;载籍作, 成事所以昭扬。然则尚书者记言之体,春秋者录事之辞。寻览前志,斯皆 言动之实录也。夏殷以前,其文弗具,自周以降,典章备举。史官之体,文质不同; 立书之旨,随时有异。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逮司马迁、班固,皆博识大才,论叙今古,曲有条章,虽周达未兼,斯实前史之可 言者也。至于后汉、魏、晋咸以放焉。惟圣朝创制上古,开基长发,自始均以 后,至于成帝,其间世数久远,是以史弗能传。臣等疏陋,忝当史职,披览国记, 窃有志焉。愚谓自王业始基,庶事草创,皇始以降,光宅中土,宜依迁固大体,令 事类相从,纪传区别,表志殊贯,如此修缀,事可备尽。伏惟陛下先天开物,洪宣 帝命,太皇太后淳曜二仪,惠和王度,声教之所渐洽,风译之所覃加,固已义振前 王矣。加太和以降,年未一纪,然嘉符祯瑞,备臻于往时;洪功茂德,事萃于曩世。 会稽伫玉牒之章,岱宗想石记之列。而秘府策勋,述美未尽。将令皇风大猷,或阙 而不载;功臣懿绩,或遗而弗传。著作郎已下,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如得其 人,三年有成矣。然后大明之德功,光于帝篇;圣后之勋业,显于皇策。佐命忠贞 之伦,纳言司直之士,咸以备著载籍矣。”高祖从之。
高祖从容问祐曰:“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祐对曰: “昔尧汤之运,不能去阳九之会。陛下道同前圣,其如小旱何?但当旌贤佐政,敬 授民时,则灾消穰至矣。”又问止盗之方,祐曰:“昔宋钧树德,害兽不过其乡; 卓茂善教,蝗虫不入其境。彼盗贼者,人也,苟训之有方,宁不易息。当须宰守贞 良,则盗止矣。”祐又上疏云:“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 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弃彼朽劳,唯才是举,则官方斯穆。又勋旧之臣,虽 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所谓王者可私人以 财,不私人以官者也。”高祖皆善之。加给事中、冀州大中正,余如故。时李彪专 统著作,祐为令,时相关豫而已。
出为持节、辅国将军、西兗州刺史,假东光侯,镇滑台。祐以郡国虽有太学, 县党宜有黉序,乃县立讲学,党立教学,村立小学。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 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不听妇人寄舂取水。又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 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
转宋王刘昶傅。以昔参定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昶以其 官旧年耆,雅相祗重,妓妾之属,多以遗之。拜光禄大夫,傅如故。昶薨后,征为 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 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议谥曰炀侯,诏 曰:“不遵上命曰‘灵’,可谥为灵。”
子和璧,字僧寿,有学问。中书博士。早卒。
和璧子颢,字门贤,学涉有时誉。自司空参军转员外郎,袭爵建康子,迁符玺 郎中。出为冀州别驾,未之任,属刺史元愉据州反,世宗遣尚书李平为都督,率众 讨之。平以颢彼州领袖,乃引为录事参军,仍领统军,军机取舍,多与参决。擒愉 之后,别党千余人皆将伏法,颢以为拥逼之徒,前许原免,宜为表陈请。平从之, 于是咸蒙全济。事定,颢仍述职。时军旅之后,因之饥馑,颢为纲纪,务存宽静, 甚收时誉。寻加陵江将军。坐事免。久之,除镇远将军,迁辅国将军、中散大夫, 转征虏将军,仍中散。卒,时年四十九。赠平东将军、沧州刺史,谥曰惠。
子德正,袭。武定中,黄门侍郎。
颢弟雅,字兴贤,有风度。自给事中稍迁司徒府录事参军、定州抚军府长史。 卒,年三十四。天平中,追赠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冀州刺史。
子德乾,早有令问。任城太守。卒。
雅弟谅,字修贤。少好学,多识强记,居丧以孝闻。太和末,京兆王愉开府辟 召,高祖妙简行佐,谅与陇西李仲尚、赵郡李凤起等同时应选。稍迁太尉主簿、国 子博士。正光中,加骁骑将军,为徐州行台。至彭城,属元法僧反叛,逼谅同之, 谅不许,为法僧所害,时年四十一。朝廷痛惜之,赠左将军、沧州刺史。又下诏, 以谅临危授命,诚节可重,复赠使持节、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赠帛二百匹,优一 子出身,谥曰忠侯。三子。长惠胜,武定中,司徒外兵参军。谅造亲表谱录四 十许卷,自五世已下,内外曲尽。览者服其博记。
祐弟钦,幼随从叔济使于刘义隆,还为中书学生,迁秘书中散。年四十余,卒。
子法永,诸王从事中郎。亦早亡。
祐从父弟次同,永安末,抚军将军、定州刺史。
子乾邕,永熙中,司空公、长乐郡开国公。
乾邕弟敖曹,天平中,司徒公、京兆郡开国公。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五世祖洪,晋吏部尚 书。父郁,濮阳太守。挺幼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 焉。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三世同居,门有礼让。于 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 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 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
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文明 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泰昌子。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以参议律令,赐布帛 八百匹、谷八百石、马牛各二。尚书李冲甚重之。高祖以挺女为嫔。太和十八年, 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 长史。其被寄遇如此。
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兗州,召挺 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高祖甚悦,谓挺曰: “别卿已来,倏焉二载。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又顾 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 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 名。”州治旧掖城西北数里有斧山,峰岭高峻,北临沧海,南望岱岳,一邦游观之 地也。挺于顶上欲营观宇,故老曰:“此岭秋夏之际,常有暴雨迅风,岩石尽落。 相传云是龙道,恐此观不可久立。”挺曰:“人神相去,何远之有?虬龙倏忽,岂 唯一路乎!”遂营之。数年间,果无风雨之异。挺既代,即为风雹所毁,于后作, 复寻坏,遂莫能立。众以为善化所感。
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 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以一人犯罪,延及合门。司马牛 受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岂不哀哉!辞甚雅切,高祖纳之。先是,州内少 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诸州中正,本在论人;高祖将辨天 下氏族,仍亦访定,乃遥授挺本州大中正。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 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 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 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散骑常侍赵脩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 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 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详曰:“崔光州考级并未加授,宜投一牒,当为申 请。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亦何故嘿然?”挺对曰:“阶级是圣朝大例,考课亦国之 恆典。下官虽惭古贤不伐之美,至于自炫求进,窃以羞之。”详大相称叹。自为司 马,详未曾呼名,常称州号,以示优礼。四年卒,时年五十九。其年冬,赠辅国将 军、幽州刺史,谥曰景。光州故吏闻凶问,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像于城东广因寺, 起八关斋,追奉冥福,其遗爱若此。
初,崔光之在贫贱也,挺赡遗衣食,常亲敬焉。又识邢峦、宋弁于童稚之中, 并谓终当远致。世称其知人。历官二十余年,家资不益,食不重味,室无绮罗,闺 门之内,雍雍如也。旧故多有赠赗,诸子推挺素心,一无所受。有子六人。
长子孝芬,字恭梓。早有才识,博学好文章。高祖召见,甚嗟赏之。李彪谓挺 曰:“比见贤子谒帝,旨谕殊优,今当为群拜纪。”挺曰:“卿自欲善处人父子之 间,然斯言吾所不敢闻也。”
司徒、彭城王勰板为行参军,后除著作郎,袭父爵。尚书令高肇亲宠权盛,子 植除青州刺史,启孝芬为司马。后除司徒记室参军、司空属、定州大中正,长于剖 判,甚有能名,府主任城王澄雅重之。熙平中,澄奏地制八条,孝芬所参定也。在 府久之,除龙骧将军、廷尉少卿。
孝昌初,萧衍遣将裴邃等寇淮南。诏行台郦道元、都督河间王琛讨之,停师城 父,累月不进。敕孝芬持节赍齐库刀,催令赴接,贼退而还。荆州刺史李神俊为萧 衍遣将攻围,诏加孝芬通直散骑常侍,以将军为荆州刺史,兼尚书、南道行台,领 军司,率诸将以援神俊,因代焉。于时,州郡内戍悉已陷没,且路由三亚,贼已 先据。孝芬所统既少,不得径进,遂从弘农堰渠山道南入,遣弟孝直轻兵在前,出 贼不意,贼便奔散,人还安堵。肃宗嘉劳之,并赉马及绵绢等物。
后以元义之党,与卢同、李奖等并除名,征还。又孝芬为廷尉之日,章武王融 以赃货被劾,孝芬按以重法。及融为都督,北讨鲜于脩礼;于时孝芬弟孝演率勒宗 从,避贼于博陵,郡城为贼攻陷,寻为贼所害。融乃密启,云:“孝演入贼为王。” 遂见收捕,合家逃窜,遇赦乃出。
孝昌三年,萧衍将成景俊率众逼彭城,除孝芬宁朔将军、员外常侍、兼尚书右 丞,为徐州行台。孝芬将发,入辞。灵太后谓孝芬曰:“卿女今事我兒,与卿便是 亲旧,曾何相负?而内头元义车中,称此老妪会须却之。”孝芬曰:“臣蒙国厚恩, 义无斯语。假实有此,谁能得闻?若有闻知,此于元义亲密过臣远矣。乞对言者, 足辨虚实。”灵太后怅然意解,乃有愧色。景俊筑栅造堰,谋断泗水以灌彭城。孝 芬率大都督李叔仁、柴集等赴战,景俊等力屈退走。除孝芬安南将军、光禄大夫、 兼尚书,为徐兗行台。
建义初,太山太守羊侃据郡反,远引南贼,围逼兗州。除孝芬散骑常侍、镇东 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仍兼尚书、东道行台。大都督刁宣驰往救援,与行台于晖接, 至便围之。侃突围奔萧衍,余悉平定。
永安二年,庄帝闻元颢有内侵之计,敕孝芬南赴徐州。颢遂潜师向考城,擒大 都督、济阴王晖业,乘胜径进,遣其后军都督侯暄守梁国城以为后援。孝芬勒诸将 驰往围暄,恐颢遣援,乃急攻之,昼夜不息。五日,暄遂突出,擒斩之,俘其卒三 千余人。庄帝还宫,授西兗州刺史,将军如故。孝芬久倦外役,固辞不行,乃除太 常卿。
普泰元年,南阳太守赵脩延袭据荆州城,囚刺史李琰之,招引南寇。除孝芬卫 将军、荆州刺史,兼尚书、南道行台。又除都督三荆诸军事、车骑将军、假骠骑将 军。孝芬已出次,改授散骑常侍、骠骑将军、西兗州刺史。太昌初,兼殿中尚书。 寻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仍尚书。后加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出帝入关, 齐献武王至洛,与尚书辛雄、刘廞等并诛,时年五十。没其家口,天平中乃免之。
孝芬博文口辩,善谈论,爱好后进,终日忻然,商搉古今,间以嘲谑,听者忘 疲。所著文章数十篇。有子八人。
长子勉,字宣祖。颇涉史传,有几案才。正光初,除太学博士。庄帝之为御史 中尉,启除侍御史。永安初,除建节将军、尚书右中兵郎中。后太尉、豫章王萧赞 启为谘议参军,郎中如故。以举人失衷,为中尉高道穆奏免其官。普泰中,兼尚书 左丞。勉善附会,世论以浮竞讥之。为尚书令尔朱世隆所亲待,而尚书郎魏季景尤 为世隆知任,勉与季景内颇不穆。季景阴求右丞,夺勉所兼。世隆启用季景,勉遂 怅怏自失。寻除安南将军、光禄大夫、兼国子祭酒,典仪注。太昌初,除散骑常侍、 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定州大中正,敕左右厢出入其家。被收之际,在外逃免。 于后乃出,见齐献武王于晋阳,王劳抚之。天平末,王遣勉送勋贵妻子赴定州,因 得还家。属母李氏丧亡,勉哀号过性,遇病卒,时年四十七。无子,弟宣度以子龙 后之。
勉弟宣猷,司徒中郎,走于关西。
宣猷弟宣度,齐王仪同开府司马。
宣度弟宣轨,颇有才学,尚书考功郎中。与弟宣质、宣静、宣略,并死于晋阳。
孝芬弟孝暐,字敬业。少宽雅,早著长者之风。彭城王勰之临定州,辟为主簿。 释褐冀州安东府外兵参军,历员外散骑侍郎、宁朔将军、员外散骑常侍。武泰初, 蛮首李洪扇动诸蛮,诏孝暐持节为别将,隶都督李神轨讨平之。尔朱荣之害朝士, 孝暐与弟孝直携家避难定陶。孝庄初,征拜通直散骑常侍,加征虏将军,寻除赵郡 太守。郡经葛荣离乱之后,民户丧亡,六畜无遗,斗粟乃至数缣,民皆卖鬻兒女。 夏椹大熟,孝暐劝民多收之。郡内无牛,教其人种。招抚遗散,先恩后威,一周之 后,流民大至。兴立学校,亲加劝笃,百姓赖之。卒于郡,时年四十九。赠通直散 骑常侍、平东将军、瀛州刺史,谥曰简。朝议谓为未申,复赠安北将军、定州刺史。
子昂,武定中,尚书左丞、兼度支尚书。
孝暐弟孝演,字则伯,出继伯父。性通率,美须髯,姿貌魁杰。少无宦情,沉 浮乡里。河间王琛为定州刺史,以为治中。晚除瀛州安西府外兵参军,因罢归。及 鲜于脩礼起逆,孝演率宗属保郡城,为贼攻陷。贼以孝演民望,恐移众心,乃害之, 时年四十。无子,弟孝直以子士游为后。士游,仪同开府仓曹参军。
孝演弟孝直,字叔廉。身八尺,眉目疏朗。早有志尚,起家司空行参军。寻为 员外散骑侍郎、宣威将,仍以本官入领直后。转宁远将军、汝南王开府掾,领直寝。 兄孝芬除荆州,诏孝直假征虏将军、别将,总羽林二千骑,与孝芬俱行。孝直潜师 径进,贼遂破走。孝芬入城后,萧衍将曹义宗仍在马圈,鼓动顺阳蛮夷,缘边寇窃。 孝直率众御之,贼皆退散。还转直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尔朱兆入洛,孝直以天 下未宁,去职归乡里,劝督宗人,务行礼义。后除安东将军、光禄大夫。太昌中, 又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并辞不赴。宗亲劝孝直曰:“荣华人之所愿,何故陆沉?” 孝直不答。年五十八,卒于乡里,顾命诸子曰:“吾才疏效薄,于国无功。若朝廷 复加赠谥,宜循吾意,不得祗受,若致干求,则非吾子,敛以时服,祭勿杀生。” 其子皆遵行之。有四子。
长子士顺,仪同开府行参军。
孝直弟孝政,字季让。十岁,挺亡,号哭不绝,见者为之悲伤。操尚贞立,博 洽经史,雅好辞赋;丧纪之礼,特所留情,衣服制度,手能执造。太尉、汝南王悦 辟行参军。年四十九,卒。子岩,武定中,员外常侍。
孝芬兄弟孝义慈厚。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恸,绝内蔬食,容貌损 瘠,见者伤之。孝暐等奉孝芬尽恭顺之礼,坐食进退,孝芬不命则不敢也。鸡鸣而 起,旦参颜色,一钱尺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须,聚对分给。诸妇亦相亲爱,有无 共之。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既亡之后,孝芬等奉承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 温凊,出入启觐,家事巨细,一以谘决。每兄弟出行,有获财物,尺寸已上,皆内 李氏之库,四时分赉,李自裁之。如此者二十余岁。抚从弟宣伯、子朗,如同气焉。
挺弟振,字延根。少有学行,居家孝友,为宗族所称。自中书学生为秘书中散, 在内谨敕,为高祖所知。出为冀州、咸阳王禧骠骑府司马,在任久之。太和二十年, 迁建威将军、平阳太守。不拜,转高阳内史。高祖南讨,征兼尚书左丞,留京。振 既才干被擢,当世以为荣。后改定职令,振本资惟拟五品,诏曰:“振在郡著绩, 宜有褒升。”除太子庶子。景明初,除长兼廷尉少卿。振有公断,以明察称。河内 太守陆琇与咸阳王禧同谋为逆,禧败事发,振穷治之。时琇内外亲党及当朝贵要咸 为之言,振研核切至,终无纵缓,遂毙之于狱。其奉法如此。正始初,除龙骧将军、 肆州刺史,在任有政绩。还朝,除河东太守。永平中,卒于郡,时年五十九。赠本 将军、南兗州刺史,谥曰定。振历官四十余载,考课恆为称职。议者善之。
长子宣伯,早丧。子劲,字仲括,骠骑参军。
宣伯弟子朗,美容貌,涉猎经史,少温厚有风尚。以军功起家襄威将军、员外 散骑侍郎。普泰中,从兄孝芬为荆州,请为车骑府司马。孝芬转西兗州,为骠骑府 司马。太昌初,冠军将军、北徐州抚军府长史,固辞,不获免。兴和二年,中尉高 仲密引为侍御史,寻加平西将军。武定中卒。子道纲。
挺从父弟元珍,释褐司徒行参军,稍迁司徒主簿、赵郡王幹开府属。景明中, 荆州长史。久之,为司徒从事中郎,有公平称。后迁中散大夫,加征虏将军。正光 末,山胡作逆,除平阳太守、假右将军,为别将以讨之,频破胡贼,郡内以安。武 泰初,改郡为唐州,仍除元珍为刺史,加右将军。以破胡勋,赐爵凉城侯。尔朱荣 之趣洛也,遣其都督樊子鹄取唐州。元珍与行台郦恽拒守不从,为子鹄所陷,被害。 世咸痛之。子叔恭。
挺从父弟瑜之,字仲琏。少孤有学业。太和中,释褐奉朝请,广陵王羽常侍, 累历蕃佐。入为司空功曹参军事、太尉主簿,迁冀州抚军府长史。后为扬州平东府 长史,带南梁太守。萧衍义州刺史文僧明来降,瑜之迎接有勋,赐爵高邑男。孝昌 初,除鸿胪少卿。三年卒,年五十六。赠平北将军、瀛州刺史。有三子。
长子孟舒,字长才,袭父爵。累迁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兴和中,除广平太守。 卒,赠中军将军、殷州刺史,赠平东将军,谥曰康。
孟舒弟仲舒,武定末,鄴县令。
仲舒弟季舒,给事黄门侍郎。
挺从祖弟修和,州主簿。
子俭,字元恭。雅有器度。历太学博士,终于符玺郎中。
俭弟绪,字仲穆。定州抚军府法曹参军。绪小弟孝忠,侍御史、秘书郎。并有 容貌,无他才识。
绪子子谦,尚书郎。
子谦弟子让,与侯景同反。子谦坐以囚执,遇病死于晋阳。子让弟子廉等并伏 法。
修和弟敬邕,性长者,有干用。高祖时,自司徒主簿转尚书都官郎中,所在称 职。迁太子步兵校尉。景明初,母忧去职。后中山王英南讨,引为都督府长史,加 左中郎将,以功赐爵临淄男。迁龙骧将军、太府少卿,以本将军出除管州刺史。库 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敬邕悉令送还,于是夷人感附。熙平二年,拜征虏将军、 太中大夫。神龟中卒,年五十七。赠左将军、济州刺史,谥曰恭。
子子盛,袭爵。除奉朝请。
修和从弟接,字显宾。容貌魁伟,放迈自高,不拘常检。为中书博士、乐陵内 史。雅为任城王澄所礼待。及澄为定州刺史,接了无民敬,王忻然容下之。后为冀 州安东府司马,转乐陵太守。还乡而卒。
挺族子纂,字叔则,博学有文才。景明中,太学博士,转员外散骑侍郎、襄威 将军。既不为时知,乃著无谈子论。后为给事中。延昌中,除梁州征虏府长史。 熙平初,为宁远将军、廷尉正,每于大狱,多所据明,有当官之誉。时太原王静自 廷尉监迁少卿,纂耻居其下,乃与静书,辞气抑扬,无上下之体。又启求解任,乃 除左中郎将,领尚书三公郎中。未几,以公事免。后为洛阳令。正光中卒,年四十 五。赠司徒左长史。凡所制文,多行于世。
长子史,武定末,仪同府长流参军。
纂兄穆,宽雅有度量,州辟主簿。卒。
子暹,武定末,度支尚书、兼右仆射。
纂弟融,字脩业。奉朝请。尚书令高肇出讨巴蜀,引为统军。还,除员外散骑 侍郎。正光中,定州别驾。年四十二,卒。
子鸿翻,郡功曹。
纂从祖弟游,字延叔,少有风概。释褐奉朝请,稍迁太尉主簿。江州刺史陈伯 之启为司马,还除奉车都尉。大都督、中山王英征义阳,引为录事参军,寻转司马。 及英败于钟离,游坐徙秦州,久而得还。大将军高肇西征,引为统军,除步兵校尉, 迁豫州征虏府长史;未几,除征虏将军、北赵郡太守,并有政绩。熙平末,转河东 太守。郡有盐户,常供州郡为兵,子孙见丁从役,游矜其劳苦,乃表闻请听更代, 郡内感之。太学旧在城内,游乃移置城南闲敞之处,亲自说经,当时学者莫不劝慕, 号为良守。以本将军迁凉州刺史,以母忧解任。
正光中,起除右将军、南秦州刺史,因辞不免。先是,州人杨松柏、杨洛德兄 弟数为反叛,游至州,深加招慰。松柏归款,引为主簿,稍以辞色诱之,兄弟俱至。 松柏既州之豪帅,感游恩遇,奖谕群氐,咸来归款,且以过在前政,不复自疑。游 乃因宴会,一时俱斩,于是外人以其不信,合境皆反。正光五年夏,秦州城人杀刺 史李彦,据州为逆。数日之后,游知必不安,谋欲出外,寻为城人韩祖香、孙礻 攻于州馆。游事窘,登楼慷慨悲叹,乃推下小女而杀之,义不为群小所辱也。寻为 祖香等所执害,时年五十二。永安中,赠散骑侍郎、镇北将军、定州刺史。
子伏护,开府参军。
史臣曰:高祐学业优通,知名前世,儒俊之风,门旧不陨。诸子经传之器,加 有舍生之节。崔挺兄弟,风操高亮,怀文抱质,历事著称,见重于朝野,继世承家, 门族并著,盖所谓彼有人焉。
<b>部分译文</b>
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渤海人。本名禧,因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佑。司空高允从祖的弟弟。祖高展,任为慕容宝的黄门郎,魏太祖平定中山,展迁居京城,卒于三都大官任上。父高谠,跟从世祖灭赫连昌,因功拜授游击将军,朝廷赐爵南皮子。与崔浩共参著作,迁任中书侍郎。转任给事中,冀青二州中正。假散骑常侍、平东将军、艹修县侯,出使高丽。去世,赠安南将军、冀州刺史、假沧水公,谥称康。高 佑兄高祚,袭父爵位,为东青州刺史。
高佑广泛涉猎经史,喜好文学杂说,材性通达,不拘小节。初拜中书学生,转任中书博士、侍郎。朝廷又因高 佑招顺邵郡群贼之功,朝廷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年,兖州东郡吏获得一只异兽,献给京城,当时人都没有认得的。皇帝下诏询问高 佑,高佑说:“这种东西是三吴所出,它的名字叫鲮鲤,其他地方都没有,今天我们得到了它,这不预示着吴楚之地,要归我大魏吗?”又有人在零丘得到一枚玉印献给朝廷,帝诏拿给高 佑看,高佑说:“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也是归我的征兆。”显祖初年,刘义隆儿子义阳王刘昶奔归魏朝,薛安都等人以五个州降附,当时人都说高 佑的话很灵验。
高祖拜授高佑为秘书令,后来高佑与李彪等人启奏说:“为臣听说典谟作,让人的话语言论得以光著;载籍作,做的事情便能昭扬。这样尚书成为记言之体,春秋便是录事之作。查阅以前所流传的志传,都是论言记事的实录也。夏、殷以前,其文字不备。从周代以降,典章备举。史官之作,文质不同;立书意旨,随着不同的时代都有差异。至于左氏,记言记事,两致并书,可以称得上是存留史家本意,而不是完整的史书之体。到了司马迁、班固,他们两人都是博有才识之人,叙录今古,备在章法,虽然不能说面面俱到,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前代史书中的优秀之作了。至于后汉、魏、晋的史书都可忽略放过。只有我们圣朝创制上古,开帝基于长发,自始均以后,至于成帝,这其间世数久远,所以史书未能传记。为臣等疏劣陋粗,忝居史职,披览国记,私有撰史之意。愚见以为自从王业开始,众事草创,皇始年间以来,光被中土,我们应依参司马迁、班固大致的体制,让事实分类相从,纪传区别,表志分开,像这样修述史书,各类事实都可包括在内了。伏惟陛下先天开物,洪宣帝命,太皇太后淳曜乾坤二仪,惠和王度,声教之所渐渐和洽,风泽之所深加,固然已经义振前王了。加上太和元年以来,年代虽未有三十年,然而嘉符祯瑞,备加完善于往日;洪功茂德,事更精粹于前世。会稽藏玉牒之章,泰山想石记之列。而秘府史家记述勋功,却述美未尽。将让皇风大美,或有缺而不载;功臣善绩,或遗而不传。从著作郎以下,臣请启其中才识俱嘉者,参与撰造国书,如果能够得到人才,史书三年就可修成。然后大明之德功,光于帝篇;圣后之勋业,显于皇策。转命忠贞之伦,纳言司直之士,都会备具载籍了。”高祖接受了他的意见。
高祖从容问高 佑说:“近来水旱不调,五谷不熟,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灾害而获得五谷丰登呢?”高佑回答说:“过去尧、汤之运,也不能去除运数中的九年旱灾,陛下您道同前政,对付眼前的小旱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有选拔贤才佐治政事,不干扰老百姓顺时耕作,这样的话就灾消丰至了。”高祖又问他防止奸盗的方法,高 佑说:“过去宋均树德,害人之兽都不到他的治域来;卓茂善于教化,蝗虫都不入其境。盗贼是人,如果我们训教有方,哪有不容易停息的呢。我以为让宰守们做到贞正良端,那奸盗就会止息了。”高 佑又上疏说:“现在的选举,不管其人治理见识的优劣,专门追究人年龄劳绩的多少,这不是人尽其才的做法。我们应该停止专究薄艺,放弃那种无功之劳,惟才是举,那就会使官吏们风气端正。又有功劳的大臣,虽说其年勤可以著录,但才非抚人,则可以加之以罚赏,不应委之以方伯之任。这就是所谓王者可以给人以财而表示亲近,而不可私自许诺别人官职以示关系好。”高祖都很推许。加授给事中,冀州大中正,其余官职照旧。当时李彪专统著作之事,高 佑为令,不时地关怀写作而已。
出任持节、辅国将军、西兖州刺史、假东光侯,镇守滑台。高佑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也应有学校,于是在县立讲学,党立小学。又命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一起,共造一口井,以便给行人提供食饮,不让妇人舂米打水。又建立起禁止奸贼的办法,令五五相保,如发生盗事则五五连坐,这种方法一开始做起来虽然看起来烦琐,后来却使治安大为好转,寇盗行为都停止了。
转任宋王刘昶师傅。因高 佑过去参与律令制定的功劳,朝廷赐帛五百匹、粟五百担、马一匹。刘昶以其官旧年老,雅相看重,妓女妾婢,也没少给他。拜授光禄大夫,师傅官职如故。刘昶死后,朝廷征拜他为宗正卿,而高 佑留连彭城,久不赴任。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高佑徘徊怠慢于淮、徐,无事拖延朝廷之命,免官三年,以赎其罪。帝下诏免除高 佑宗正卿之职,复其官光禄大夫。太和二十三年(499)去世。太常卿议谥为炀侯,诏曰:“不遵上命曰‘灵’,可谥曰灵。”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六世祖崔赞,魏朝任尚书仆射。五世祖崔洪,晋代吏部尚书。父亲崔郁,任濮阳太守。
崔挺幼年居丧尽全礼节。少年务精学业,读书广泛,推赞别人爱惜人士,州县乡间的人都与他亲近。崔挺每年四时都写信给乡人父老,致以问候,措辞亲切,辞意周全,得到他书信的人都觉得很荣耀。一家之中祖孙三代同居,家中礼让有度。后来频遭饥荒,家中才开始渐渐分出,崔挺与弟弟崔振互相推让田产房产等旧资,崔挺只守着祖坟的祭田而已。家中徒有四壁,兄弟却感情融洽,都手不释卷。当时米谷昂贵,乡里百姓如有人给他们送些东西来,崔挺也是推辞再三方才接受,接受之后,仍是分发给贫困人家,自己没留下什么,于是乡间里人更钦佩他们的品质了。
被州县推举为秀才,崔挺射策中了好名次,朝廷拜他为中书博士,转任中书侍郎。因为他工于书法,受朝廷之命在长安书写文明太后父亲燕宣王碑,朝廷赐他爵号为泰昌子。转任登闻令,迁任典属国下大夫。因他参加讨论国家律令修改,朝廷赐给他布帛八百匹、谷八百担、牛马各二头。尚书李冲很器重他。高祖以崔挺的女儿为嫔妃。太和十八年(494),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朝廷下诏让他为假立义将军,任刘昶幕府长史,因为生病他辞官不赴,于是朝廷又让王肃为其长史。朝廷对崔挺的器重也由此可见。
后来,李孝伯又被朝廷提拔为昭武将军、光州刺史,他到州之后,威恩并举,州郡之内,民风大为好转。太和十九年(495),皇驾幸临兖州,召请崔挺赴赶行宫。等到见了皇帝,礼遇优厚。皇帝又问崔挺治边策略,又问到文章之事。高祖很高兴,对崔挺说:“自与卿分别以来,转眼过了两年,我所写的东西,已结成一集,今天送给你一个副本,你可以不时看看。”又对侍奉之臣说:“拥有兵权的人如果都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李孝伯又还归任光州刺史。
当时朝廷送往边地的罪犯有不少逃跑的,于是朝廷立下重条,如有一名罪犯逃走了,罪犯全家充作劳役。崔挺看到这种情况,上书朝廷,认为周书中说父子一人犯罪,对方都不受牵连。天下善人少,恶人多,是由一人犯罪,殃及一门所致。司马牛受到桓。。之罚,柳下惠受到盗跖之诛,岂不是很悲哀吗!崔挺上表的辞意文雅肯切,高祖接受了他的意见。在此以前,州中缺少铁原料,所需铁工具都须到别的州去买,崔挺上表请朝廷恢复掌铁官员,以便公家私人都有个凭赖。各州中正官员,主要负责论评人士,高祖准备辨明国家中各氏族的情况,但仍需查访定夺,于是遥授崔挺任本州大中正。
掖县有个人,年过九十,脚踏板舆来到州治。自称少时曾经充任林邑吏卒,得到一块美玉,四寸见方,很有光彩,自己把它藏在海岛,至今已有将近六十年了。今天欣逢清明之治,自己愿意把它奉献官府。崔挺说:“我虽然德不比古人,还是不能以此玉为宝。”崔挺派船随他去取,这块宝石果然光彩照人。崔挺不肯接受,上表把玉送到京城。魏世宗即位,崔挺屡屡上表请求回到京城。景明初年(500~501),他的要求得到同意,州中男女,不分老幼全都流着眼泪追随他的车马,纷纷献上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崔挺全都不肯接受。
散骑常侍赵修受到魏世宗的宠幸,崔挺虽然与他同乡,从未登门造访。北海王元详任司徒、录尚书事,任崔挺为司马,崔挺坚决辞任,但仍推脱不掉。人们都感叹他这一点没做好,但崔挺却泰然处之。后来元详主持考选官员的工作,众人竞相称说考第之事,以求元详提拔官职,崔挺始终不说一个字。元详说:“崔光州你的考级并没有上升,你也应该递上一份东西,我理应为你申请。连蘧伯玉都以独做君子为耻,你为何默不作声?”崔挺回答说:“官阶品级是皇皇圣朝的大事情,考查官吏政绩也是国家恒久法典。下官我虽然惭比古代圣贤不夸自己的美德,但对于不顾脸面,自夸求升的人,我认为是件不光荣的事情。”元详大为嘉许赞叹。自从崔挺当了他府中司马,元详从未直呼其名,常常称他的州号,以表示优待之礼。崔挺景明四年(503)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这年冬天,朝廷赠他为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称景。光州官吏中是他老部下的,听到噩耗,无人不悲悼怀念他,大家一起铸起一尊八尺高的铜像,立在城东广因寺中,立起八关斋,追奉冥福,崔挺遗爱如此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