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魏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魏书最新章节!

    释老十

    大人有作,司牧生民,结绳以往,书契所绝,故靡得而知焉。自羲轩已还,至 于三代,其神言秘策,蕴图纬之文,范世率民,垂坟典之迹。秦肆其毒,灭于灰烬; 汉采遗籍,复若丘山。司马迁区别异同,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之义。 刘歆著七略,班固志艺文,释氏之学,所未曾纪。案汉武元狩中,遣霍去 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 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 佛道流通之渐也。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 了也。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 郎中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 还洛阳。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 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愔之还也,以白马负 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摩腾、法兰咸卒于此寺。

    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 谓净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 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渐积胜业,陶冶 粗鄙,经无数形,藻练神明,乃致无生而得佛道。其间阶次心行,等级非一,皆缘 浅以至深,藉微而为著。率在于积仁顺,蠲嗜欲,习虚静而成通照也。故其始修心 则依佛、法、僧,谓之三归,若君子之三畏也。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 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云奉持之,则生天人胜处,亏犯 则坠鬼畜诸苦。又善恶生处,凡有六道焉。

    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 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僧,译为和 命众,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俗人之信凭道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 其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而终于二百五十,则具足成大僧。妇入道者曰比 丘尼。其诫至于五百,皆以阙

    为本,随事增数,在于防心、摄身、正口。心去 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 谓之三业清净。凡人修行粗为极。云可以达恶善报,渐阶圣迹。初阶圣者,有三种 人,共根业太差,谓之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取其可乘运以至道为名。此 三人恶迹已尽,但修心荡累,济物进德。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 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 弥长远,乃可登佛境矣。

    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 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 天竺迦维卫国王之子。天竺其总称,迦维别名也。初,释迦于四月八日夜,从母右 胁而生。既生,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天降嘉瑞以应之,亦三十二。其本起经 说之备矣。释加生时,当周庄王九年。春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恆星不见,夜 明。是也。至魏武定八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释迦年三十成佛,导化群生, 四十九载,乃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而入般槃涅。涅槃译云灭度, 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诸佛法身有二种义,一者真实,二者权应。真实身,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 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身者,谓和光六道,同 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但时 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明佛生非实生,灭非实灭也。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 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 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塔亦胡言,犹宗庙也, 故世称塔庙。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于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 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今洛阳、彭城、姑臧、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成其遗迹焉。 释迦虽般涅槃,而留影迹爪齿于天竺,于今犹在。中土来往,并称见之。

    初,释迦所说教法,既涅槃后,有声闻弟子大迦叶、阿难等五百人,撰集著录。 阿难亲承嘱授,多闻总持,盖能综核深致,无所漏失。乃缀文字,撰载三藏十二部 经,如九流之异统,其大归终以三乘为本。后数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著论,赞 明经义,以破外道,摩诃衍大、小阿毗昙,中论,十二门论,百法 论,成实论等是也。皆傍诸藏部大义,假立外问,而以内法释之。

    汉章帝时,楚王英喜为浮屠斋戒,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以赎愆。 诏报曰:“楚王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 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老道以 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欲,去奢泰,尚无为。魏明帝曾欲坏宫西佛图。外国沙门 乃金盘盛水,置于殿前,以佛舍利投之于水,乃有五色光起,于是帝叹曰:“自非 灵异,安得尔乎?”遂徙于道阙

    ,为作周阁百间。佛图故处,凿为濛汜池,种 芙蓉于中。后有天竺沙门昙柯迦罗入洛,宣译诫律,中国诫律之始也。自洛中构白 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 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晋世,洛中佛 图有四十二所矣。汉世沙门,皆衣赤布,后乃易以杂色。

    晋元康中,有胡沙门支恭明译佛经维摩、法华、三本起等。微言 隐义,未之能究。后有沙门常山卫道安性聪敏,日诵经万余言,研求幽旨。慨无师 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赜,以前所出经,多有舛驳,乃正其乖谬。 石勒时,有天竺沙门浮图澄,少于乌苌国就罗汉入道,刘曜时到襄国。后为石勒所 宗信,号为大和尚,军国规谟颇访之,所言多验。道安曾至鄴候澄,澄见而异之。 澄卒后,中国纷乱,道安乃率门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在所流布,分遣弟子,各 趣诸方。法汰诣扬州,法和入蜀,道安与慧远之襄阳。道安后入苻坚,坚素钦德问, 既见,宗以师礼。时西域有胡沙门鸠摩罗什,思通法门,道安思与讲释,每劝坚致 罗什。什亦承安令问,谓之东方圣人,或时遥拜致敬。道安卒后二十余载而罗什至 长安,恨不及安,以为深慨。道安所正经义,与罗什译出,符会如一,初无乖舛。 于是法旨大著中原。

    魏先建国于玄朔,风俗淳一,无为以自守,与西域殊绝,莫能往来。故浮图之 教,未之得闻,或闻而未信也。及神元与魏、晋通聘,文帝又在洛阳,昭成又至襄 国,乃备究南夏佛法之事。太祖平中山,经略燕赵,所迳郡国佛寺,见诸沙门、道 士,皆致精敬,禁军旅无有所犯。帝好黄老,颇览佛经。但天下初定,戎车屡动, 庶事草创,未建图宇,招延僧众也。然时时旁求。先是,有沙门僧朗,与其徒隐于 泰山之琨而谷。帝遣使致书,以缯、素、旃罽、银钵为礼。今犹号曰朗公谷焉。 天兴元年,下诏曰:“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轨, 信可依凭。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宫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是 岁,始作五级佛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缋饰。别构讲堂、禅堂及沙门座, 莫不严具焉。太宗践位,遵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像, 仍令沙门敷导民俗。

    初,皇始中,赵郡有沙门法果,诫行精至,开演法籍。太祖闻其名,诏以礼征 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绾摄僧徒。每与帝言,多所惬允,供施甚厚。至太宗,弥 加崇敬,永兴中,前后授以辅国、宜城子、忠信侯、安成公之号,皆固辞。帝常亲 幸其居,以门小狭,不容舆辇,更广大之。年八十余,泰常中卒。未殡,帝三临其 丧,追赠老寿将军、越胡灵公。初,法果每言,太祖明叡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 门宜应尽礼,遂常致拜。谓人曰:“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 法果四十,始为沙门。有子曰猛,诏令袭果所加爵。帝后幸广宗,有沙门昙证,年 且百岁。邀见于路,奉致果物。帝敬其年老志力不衰,亦加以老寿将军号。

    是时,鸠摩罗什为姚兴所敬,于长安草堂寺集义学八百人,重译经本。罗什聪 辩有渊思,达东西方言。时沙门道彤、僧略、道恆、道衤剽、僧肇、昙影等,与罗 什共相提挈,发明幽致。诸深大经论十有余部,更定章句,辞义通明,至今沙门共 所祖习。道彤等皆识学洽通,僧肇尤为其最。罗付之撰译,僧肇常执笔,定诸辞义, 注维摩经,又著数论,皆有妙旨,学者宗之。

    又沙门法显,慨律藏不具,自长安游天竺。历三十余国,随有经律之处,学其 书语,译而写之。十年,乃于南海师子国,随商人泛舟东下。昼夜昏迷,将二百日。 乃至青州长广郡不其劳山,南下乃出海焉。是岁,神瑞二年也。法显所迳诸国,传 记之,今行于世。其所得律,通译未能尽正。至江南,更与天竺禅师跋陀罗辩定之, 谓之僧祇律,大备于前,为今沙门所持受。先是,有沙门法领,从扬州入西域, 得华严经本。定律后数年,跋陀罗共沙门法业重加译撰,宣行于时。

    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其谈论。于四月八日, 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先是,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有罽宾沙门昙摩谶,习诸经论。于姑臧, 与沙门智嵩等,译涅槃诸经十余部。又晓术数、禁咒,历言他国安危,多所中 验。蒙逊每以国事谘之。神中,帝命蒙逊送谶诣京师,惜而不遣。既而,惧魏威 责,遂使人杀谶。谶死之日,谓门徒曰:“今时将有客来,可早食以待之。”食讫 而走使至。时人谓之知命。智嵩亦爽悟,笃志经籍。后乃以新出经论,于凉土教授。 辩论幽旨,著涅槃义记。戒行峻整,门人齐肃。知凉州将有兵役,与门徒数人, 欲往胡地。道路饥馑,绝粮积日,弟子求得禽兽肉,请嵩强食。嵩以戒自誓,遂饿 死于酒泉之西山。弟子积薪焚其尸,骸骨灰烬,唯舌独全,色状不变。时人以为诵 说功报。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 多有塔寺。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弥增矣。寻 以沙门众多,诏罢年五十已下者。

    世祖初平赫连昌,得沙门惠始,姓张。家本清河,闻罗什出新经,遂诣长安见 之,观习经典。坐禅于白渠北,昼则孰城听讲,夕则还处静坐。三辅有识多宗之。 刘裕灭姚泓,留子义真镇长安,义真及僚佐皆敬重焉。义真之去长安也,赫连屈丐 追败之,道俗少长咸见坑戮。惠始身被白刃,而体不伤。众大怪异,言于屈丐。屈 丐大怒,召惠始于前,以所持宝剑击之,又不能害,乃惧而谢罪。统万平,惠始到 京都,多所训导,时人莫测其迹。世祖甚重之,每加礼敬。始自习禅,至于没世, 称五十余年,未尝寝卧。或时跣行,虽履泥尘,初不污足,色愈鲜白,世号之曰白 脚师。太延中,临终于八角寺,齐洁端坐,僧徒满侧,凝泊而绝。停尸十余日,坐 既不改,容色如一,举世神异之。遂瘗寺内。至真君六年,制城内不得留瘗,乃葬 于南郊之外。始死十年矣,开殡俨然,初不倾坏。送葬者六千余人,莫不感恸。中 书监高允为其传,颂其德迹。惠始冢上,立石精舍,图其形像。经毁法时,犹自全 立。

    世祖即位,富于春秋。既而锐志武功,每以平定祸乱为先。虽归宗佛法,敬重 沙门,而未存览经教,深求缘报之意。及得寇谦之道,帝以清净无为,有仙化之证, 遂信行其术。时司徒崔浩,博学多闻,帝每访以大事。浩奉谦之道,尤不信佛,与 帝言,数加非毁,常谓虚诞,为世费害。帝以其辩博,颇信之。会盖吴反杏城,关 中骚动,帝乃西伐,至于长安。先是,长安沙门种麦寺内,御驺牧马于麦中,帝入 观马。沙门饮从官酒,从官入其便室,见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闻。帝怒曰:“此 非沙门所用,当与盖吴通谋,规害人耳!”命有司案诛一寺,阅其财产,大得酿酒 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盖以万计。又为屈室,与贵室女私行淫乱。帝既忿沙 门非法,浩时从行,因进其说。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 长安行事。又诏曰:“彼沙门者,假西戎虚诞,妄生妖孽,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 德于天下也。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 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

    时恭宗为太子监国,素敬佛道。频上表,陈刑杀沙门之滥,又非图像之罪。今 罢其道,杜诸寺门,世不修奉,土木丹青,自然毁灭。如是再三,不许。乃下诏曰: “昔后汉荒君,信惑邪伪,妄假睡梦,事胡妖鬼,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中无此也。 夸诞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暗君乱主,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礼义大坏, 鬼道炽盛,视王者之法,蔑如也。自此以来,代经乱祸,天罚亟行,生民死尽,五 服之内,鞠为丘墟,千里萧条,不见人迹,皆由于此。朕承天绪,属当穷运之弊, 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其一切荡除胡神,灭其踪迹,庶无谢于风氏矣。自今以 后,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虽言胡神,问今胡人,共云无有。 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刘元真、吕伯强之徒,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 之,皆非真实。至使王法废而不行,盖大奸之魁也。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 事。非朕孰能去此历代之伪物!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 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是岁,真君七年三月也。恭宗言虽不用,然 犹缓宣诏书,远近皆豫闻知,得各为计。四方沙门,多亡匿获免,在京邑者,亦蒙 全济。金银宝像及诸经论,大得秘藏。而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

    始谦之与浩同从车驾,苦与浩净,浩不肯,谓浩曰:“卿今促年受戮,灭门户 矣。”后四年,浩诛,备五刑,时年七十。浩既诛死,帝颇悔之。业已行,难中修 复。恭宗潜欲兴之,未敢言也。佛沦废终帝世,积七八年。然禁稍宽弛,笃信之家, 得密奉事,沙门专至者,犹窃法服诵习焉。唯不得显行于京都矣。

    先是,沙门昙曜有操尚,又为恭宗所知礼。佛法之灭,沙门多以余能自效,还 欲求见。曜誓欲守死,恭宗亲加劝喻,至于再三,不得已,乃止。密持法服器物, 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

    高宗践极,下诏曰:“夫为帝王者,必祗奉明灵,显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 济益群品者,虽在古昔,犹序其风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礼,祭典载功施之族。 况释迦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尘境,等生死者叹其达观,览文义者贵其妙明,助王政 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开演正觉。故前代已来,莫不崇尚,亦我国家 常所尊事也。世祖太武皇帝,开广边荒,德泽遐及。沙门道士善行纯诚,惠始之伦, 无远不至,风义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奸淫之徒,得容假托, 讲寺之中,致有凶党。是以先朝因其瑕衅,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切禁断。景穆 皇帝每为慨然,值军国多事,未遑修复。朕承洪绪,君临万邦,思述先志,以隆斯 道。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任其财用,不制会限。其好乐 道法,欲为沙门,不问长幼,出于良家,性行素笃,无诸嫌秽,乡里所明者,听其 出家。率大州五十,小州四十人,其郡遥远台者十人。各当局分,皆足以化恶就善, 播扬道教也。”天下承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佛像经论,皆复 得显。

    京师沙门师贤,本罽宾国王种人,少入道,东游凉城,凉平赴京。罢佛法时, 师贤假为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于修复日,即反沙门,其同辈五人。帝乃亲为下 发。师贤仍为道人统。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 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缎大寺内, 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万五千斤。太安初, 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云,备历西域 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 去十余步,视之炳然,转近转微。又沙勒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钵并画像迹。

    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 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 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 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 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 “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 遍于州镇矣。昙曜又兴天竺沙门常那邪舍等,译出新经十四部。又有沙门道进、僧 超、法存等,并有名于时,演唱诸异。

    显祖即位,敦信尤深,览诸经论,好老庄。每引诸沙门及能谈玄之士,与论理 要。初,高宗太安末,刘骏于丹阳中兴寺设斋。有一沙门,容止独秀,举众往目, 皆莫识焉。沙门惠璩起问之,答名惠明。又问所住,答云,从天安寺来。语讫,忽 然不见。骏君臣以为灵感,改中兴为天安寺。是后七年而帝践祚,号天安元年。是 年,刘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始以城地来降。明年,尽有淮北之地。其岁,高祖诞载。 于时起永宁寺,构七级佛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又于天宫寺, 造释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万斤,黄金六百斤。皇兴中,又构三级石佛图。 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高十丈。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

    高祖践位,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宫,览习玄籍。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崇 光右十里,岩房禅堂,禅僧居其中焉。

    延兴二年夏四月,诏曰:“比丘不在寺舍,游涉村落,交通奸猾,经历年岁。 令民间五五相保,不得容止。无籍之僧,精加隐括,有者送付州镇,其在畿郡,送 付本曹。若为三宝巡民教化者,在外赍州镇维那文移,在台者赍都维那等印牒,然 后听行。违者加罪。”又诏曰:“内外之人,兴建福业,造立图寺,高敞显博,亦 足以辉隆至教矣。然无知之徒,各相高尚,贫富相竞,费竭财产,务存高广,伤杀 昆虫含生之类。苟能精致,累土聚沙,福钟不朽。欲建为福之因,未知伤生之业。 朕为民父母,慈养是务。自今一切断之。”又诏曰:“夫信诚则应远,行笃则感深, 历观先世灵瑞,乃有禽兽易色,草木移性。济州东平郡,灵像发辉,变成金铜之色。 殊常之事,绝于往古;熙隆妙法,理在当今。有司与沙门统昙曜令州送像达都,使 道俗咸睹实相之容,普告天下,皆使闻知。”

    三年十二月,显祖因田鹰获鸳鸯一,其偶悲鸣,上下不去。帝乃惕然,问左右 曰:“此飞鸣者,为雌为雄?左右对曰:“臣以为雌。”帝曰:“何以知?”对曰: “阳性刚,阴性柔,以刚柔推之,必是雌矣。”帝乃慨然而叹曰:“虽人鸟事别, 至于资识性情,竟何异哉!”于是下诏,禁断鸷鸟,不得畜焉。

    承明元年八月,高祖于永宁寺,设太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帝 为剃发,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资福于显祖。是月,又诏起建明寺。太和元年二月, 幸永宁寺设斋,赦死罪囚。三月,又幸永宁寺设会,行道听讲,命中、秘二省与僧 徒讨论佛义,施僧衣服、宝器有差。又于方山太祖营垒之处,建思远寺。自正光至 此,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 千二百五十八人。四年春,诏以鹰师为报德寺。九年秋,有司奏,上谷郡比丘尼惠 香,在北山松树下死。尸形不坏。尔来三年,士女观者有千百。于时人皆异之。十 年冬,有司又奏:“前被敕以勒籍之初,愚民侥幸,假称入道,以避输课,其无籍 僧尼罢遣还俗。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其有道行精勤者,听仍 在道;为行凡粗者,有籍无籍,悉罢归齐民。今依旨简遣,其诸州还俗者,僧尼合 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奏可。十六年诏:“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听大州度一百 人为僧尼,中州五十人,下州二十人,以为常准,著于令。”十七年,诏立僧制 四十七条。十九年四月,帝幸徐州白塔寺。顾谓诸王及侍官曰:“此寺近有名僧嵩 法师,受成实论于罗什,在此流通。后授渊法师,渊法师授登、纪二法师。朕 每玩成实论,可以释人深情故至此寺焉。”时沙门道登,雅有义业,为高祖眷 赏,恆侍讲论。曾于禁内与帝夜谈,同见一鬼。二十年卒,高祖甚悼惜之,诏施帛 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日行道。又诏:“朕师登法师奄至徂背,痛怛 摧恸,不能已已。比药治慎丧,未容即赴,便准师义,哭诸门外。”绩素之。又有 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 给衣供。二十一年五月,诏曰:“罗什法师可谓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今常住 寺,犹有遗地,钦悦修踪,情深遐远,可于旧堂所,为建三级浮图。又见逼昏虐, 为道殄躯,既暂同俗礼,应有子胤,可推访以闻,当加叙接。”

    先是,立监福曹,又改为昭玄,备有官属,以断僧务。高祖时,沙门道顺、惠 觉、僧意、惠纪、僧范、道弁、惠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知重。

    世宗即位,永平元年秋,诏曰:缁素既殊,法律亦异。故道教彰于互显,禁劝 各有所宜。自今已后,众僧犯杀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断,余悉付昭玄,以内律僧制 之。二年冬,沙门统惠深上言:“僧尼浩旷,清浊混流,不遵禁典,精粗莫别。辄 与经律法师群议立制:诸州、镇、郡维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咸依内禁, 若不解律者,退其本次。又,出家之人,不应犯法,积八不净物。然经律所制,通 塞有方。依律,车牛淫人,不净之物,不得为己私畜。唯有老病年六十以上者,限 听一乘。又,比来僧尼,或因三宝,出贷私财。缘州外。又,出家舍著,本无凶仪, 不应废道从俗。其父母三师,远闻凶问,听哭三日。若在见前,限以七日。或有不 安寺舍,游止民间,乱道生过,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脱服还民。其有造寺者,限 僧五十以上,启闻听造。若有辄营置者,处以违敕之罪,其寺僧众摈出外州。

    僧尼之法,不得为俗人所使。若有犯者,还配本属。其外国僧尼来归化者,求 精检有德行合三藏者听住,若无德行,遣还本国,若其不去,依此僧制治罪。”诏 从之。

    先是,于恆农荆山造珉玉丈六像一。三年冬,迎置于洛滨之报德寺,世宗躬观 致敬。

    四年夏,诏曰:“僧祇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山林僧尼,随 以给施;民有窘弊,亦即赈之。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或 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细民嗟毒,岁月滋深。非所以矜此 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自今已后,不得传委维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监括。 尚书检诸有僧祇谷之处,州别列其元数,出入赢息,赈给多少,并贷偿岁月,见在 未收,上台录记。若收利过本,及翻改初券,依律免之,忽复征责。或有私债,转 施偿僧,即以丐民,不听收检。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征债之科,一准旧格。富有 之家,不听辄贷。脱仍冒滥,依法治罪。”

    又尚书令高肇奏言:“谨案:故沙门统昙曜,昔于承明元年,奏凉州军户赵苟 子等二百家为僧祇户,立课积粟,拟济饥年,不限道俗,皆以拯施。又依内律,僧 祇户不得别属一寺。而都维那僧暹、僧频等,进违成旨,退乖内法,肆意任情,奏 求逼召,致使吁嗟之怨,盈于行道,弃子伤生,自缢溺死,五十余人。岂是仰赞圣 明慈育之意,深失陛下归依之心。遂令此等,行号巷哭,叫诉无所,至乃白羽贯耳, 列讼宫阙。悠悠之人,尚为哀痛,况慈悲之士,而可安之。请听苟子等还乡课输, 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其暹等违旨背律,谬奏之愆,请付昭 玄,依僧律推处。”诏曰:“暹等特可原之,余如奏。”

    世宗笃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标明义旨。沙门条录, 为内起居焉。上既崇之,下弥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 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

    熙平元年,诏遣沙门惠生使西域,采诸经律。正光三年冬,还京师。所得经论 一百七十部,行于世。

    二年春,灵太后令曰:“年常度僧,依限大州应百人者,州郡于前十日解送三 百人,其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州统、维那与官及精练简取充数。若无精行, 不得滥采。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统及维 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自今奴婢悉不听出家,诸王及亲贵,亦不得辄启请。有犯 者,以违旨论。其僧尼辄度他人奴婢者,亦移五百里外为僧。僧尼多养亲识及他人 奴婢子,年大私度为弟子,自今断之。有犯还俗,被养者归本等。寺主听容一人, 出寺五百里,二人千里。私度之僧,皆由三长罪不及已,容多隐滥。自今有一人私 度,皆以违旨论。邻长为首,里、党各相降一等。县满十五人,郡满三十人,州镇 满三十人,免官,僚吏节级连坐。私度之身,配当州下役。”时法禁宽褫,不能改 肃也。

    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 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出斩山 二十三丈。至大长秋卿王质,谓斩山太高,费功难就,奏求下移就平,去地一百尺, 南北一百四十尺。永平中,中尹刘腾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从景明元年 至正光四年六月已前,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肃宗熙平中,于城内太社西, 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僚,表基立刹。佛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其诸费用,不可 胜计。景明寺佛图,亦其亚也。至于官私寺塔,其数甚众。

    神龟元年冬,司空公、尚书令、任城王澄奏曰:

    仰惟高祖,定鼎嵩瀍,卜世悠远。虑括终台,制洽天人,造物开符,垂之万叶。 故都城制云,城内唯拟一永宁寺地,郭内唯拟尼寺一所,余悉城郭之外。欲令永遵 此制,无敢逾矩。逮景明之初,微有犯禁。故世宗仰修先志,爰发明旨,城内不造 立浮图、僧尼寺舍,亦欲绝其杀觊。文武二帝,岂不爱尚佛法,盖以道俗殊归,理 无相乱故也。但俗眩虚声,僧贪厚润,虽有显禁,犹自冒营。至正始三年,沙门统 惠深有违景明之禁,便云:“营就之寺,不忍移毁,求自今已后,更不听立。”先 旨含宽,抑典从请。前班之诏,仍卷不行,后来私谒,弥以奔竞。永平二年,深等 复立条制,启云“自今已后,欲造寺者,限僧五十已上,闻彻听造。若有辄营置者, 依俗违敕之罪,其寺僧众,摈出外州。”尔来十年,私营转盛,罪摈之事,寂尔无 闻。岂非朝格虽明,恃福共毁,僧制徒立,顾利莫从者也。不俗不道,务为损法, 人而无厌,其可极乎!

    夫学迹冲妙,非浮识所辩;玄门旷寂,岂短辞能究。然净居尘外,道家所先, 功缘冥深,匪尚华遁。苟能诚信,童子聚沙,可迈于道场;纯陀俭设,足荐于双树。 何必纵其盗窃,资营寺观。此乃民之多幸,非国之福也。然比日私造,动盈百数。 或乘请公地,辄树私福;或启得造寺,限外广制。如此欺罔,非可稍计。臣以才劣, 诚忝工务,奉遵成规,裁量是总。所以披寻旧旨,研究图格,辄遣府司马陆昶、属 崔孝芬,都城之中及郭邑之内检括寺舍,数乘五百,空地表刹,未立塔宇,不在其 数。民不畏法,乃至于斯!自迁都已来,年逾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高祖立 制,非徒欲使缁素殊途,抑亦防微深虑。世宗述之,亦不锢禁营福,当在杜塞未萌。 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沽之肆,或三五少僧,共为一寺。 梵唱屠音,连檐接响,像塔缠于腥臊,性灵没于嗜欲,真伪混居,往来纷杂。下司 因习而莫非,僧曹对制而不问。其于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莸同器,不亦甚欤! 往在北代,有法秀之谋;近日冀州,遭大乘之变。皆初假神教,以惑众心,终设奸 诳,用逞私悖。太和之制,因法秀而杜远;景明之禁,虑大乘之将乱。始知祖宗睿 圣,防遏处深。履霜坚冰,不可不慎。

    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著城邑。岂湫隘是经行所宜,浮諠必栖 禅之宅,当由利引其心,莫能自止。处者既失其真,造者或损其福,乃释氏之糟糠, 法中之社鼠,内戒所不容,王典所应弃矣。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然。 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有伤慈矜,用长嗟苦。且人心不同,善恶亦异。或有栖心真 趣,道业清远者;或外假法服,内怀悖德者。如此之徒,宜辨泾渭。若雷同一贯, 何以劝善。然睹法赞善,凡人所知;矫俗避嫌,物情同趣。臣独何为,孤议独发。 诚以国典一废,追理至难,法网暂失,条纲将乱。是以冒陈愚见,两愿其益。

    臣闻设令在于必行,立罚贵能肃物。令而不行,不如无令。罚不能肃,孰与亡 罚。顷明诏屡下,而造者更滋,严限骤施,而违犯不息者,岂不以假福托善,幸罪 不加。人殉其私,吏难苟劾。前制无追往之辜,后旨开自今之恕,悠悠世情,遂忽 成法。今宜加以严科,特设重禁,纠其来违,惩其往失。脱不峻检,方垂容借,恐 今旨虽明,复如往日。又旨令所断,标榜礼拜之处,悉听不禁。愚以为,树榜无常, 礼处难验,欲云有造,立榜证公,须营之辞,指言尝礼。如此则徒有禁名,实通造 路。且徙御已后,断诏四行,而私造之徒,不惧制旨。岂是百官有司,怠于奉法? 将由网漏禁宽,容托有他故耳。如臣愚意,都城之中,虽有标榜,营造粗功,事可 改立者,请依先制。在于郭外,任择所便。其地若买得,券证分明者,听其转之。 若官地盗作,即令还官。若灵像既成,不可移撤,请依今敕,如旧不禁,悉令坊内 行止,不听毁坊开门,以妨里内通巷。若被旨者,不在断限。郭内准此商量。其庙 像严立,而逼近屠沽,请断旁屠杀,以洁灵居。虽有僧数,而事在可移者,今就闲 敞,以避隘陋。如今年正月赦后造者,求依僧制,案法科治。若僧不满五十者,共 相通容,小就大寺,必令充限。其地卖还,一如上式。自今外州,若欲造寺,僧满 五十已上,先令本州表列,昭玄量审,奏听乃立。若有违犯,悉依前科。州郡已下, 容而不禁,罪同违旨。庶仰遵先皇不朽之业,俯奉今旨慈悲之令,则绳墨可全,圣 道不坠矣。

    奏可。未几,天下丧乱,加以河阴之酷,朝士死者,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 京邑第舍,略为寺矣。前日禁令,不复行焉。

    元象元年秋,诏曰:“梵境幽玄,义归清旷,伽蓝净土,理绝嚣尘。前朝城内, 先有禁断,自聿来迁鄴,率由旧章。而百辟士民,届都之始,城外新城,并皆给宅。 旧城中暂时普借,更拟后须,非为永久。如闻诸人,多以二处得地,或舍旧城所借 之宅,擅立为寺。知非己有,假此一名。终恐因习滋甚,有亏恆式。宜付有司,精 加隐括。且城中旧寺及宅,并有定帐,其新立之徒,悉从毁废。”冬,又诏:“天 下牧守令长,悉不听造寺。若有违者,不问财之所出,并计所营功庸,悉以枉法论。” 兴和二年春,诏以鄴城旧宫为天平寺。

    世宗以来至武定末,沙门知名者,有惠猛、惠辨、惠深、僧暹、道钦、僧献、 道晞、僧深、惠光、惠显、法营、道长,并见重于当世。

    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 百一十九卷。正光已后,天下多虞,工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 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 万矣,其寺三万有余。流弊不归,一至于此,识者所以叹息也。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 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 于峨嵋,教帝哨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至于丹书紫字,升 玄飞步之经;玉石金光,妙有灵洞之说。如此之文,不可胜纪。其为教也,咸蠲去 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所以秦皇、汉 武,甘心不息。灵帝置华盖于灌龙,设坛场而为礼。及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宫 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齐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 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类佛经。其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之属, 皆其名也。及其劫终,称天地俱坏。其书多有禁秘,非其徒也,不得辄观。至于化 金销玉,行符敕水,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故好异 者往往而尊事之。

    初文帝入宾于晋,从者务勿尘,姿神奇伟,登仙于伊阙之山寺。识者咸云魏祚 之将大。太祖好老子之言,诵咏不倦。天兴中,仪曹郎董谧因献服食仙经数十篇。 于是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封西山以供其薪蒸。令死罪者试服之,非其 本心,多死无验。太祖犹将修焉。太医周澹,苦其煎采之役,欲废其事。乃阴令妻 货仙人博士张曜妾,得曜隐罪。曜惧死,因请辟谷。太祖许之,给曜资用,为造静 堂于苑中,给洒扫民二家。而炼药之官,仍为不息。久之,太祖意少懈,乃止。

    世祖时,道士寇谦之,字辅真,南雍州刺史赞之弟,自云寇恂之十三世孙。早 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幽诚上达,有仙人成 公兴,不知何许人,至谦之从母家佣赁。谦之尝觐其姨,见兴形貌甚强,力作不倦, 请回赁兴代己使役。乃将还,令其开舍南辣田。谦之树下坐算,兴垦一发致勤,时 来看算。谦之谓曰:“汝但力作,何为看此?”二三日后,复来看之,如此不已。 后谦之算七曜,有所不了,惘然自失。兴谓谦之曰:“先生何为不怿?”谦之曰: “我学算累年,而近算周髀不合,以此自愧。且非汝所知,何劳问也。”兴曰: “先生试随兴语布之。”俄然便决。谦之叹伏,不测兴之浅深,请师事之。兴固辞 不肯,但求谦之为弟子。未几,谓谦之曰:“先生有意学道,岂能与兴隐遁?”谦 之欣然从之。兴乃令谦之洁斋三日,共入华山。令谦之居一石室,自出采药,还与 谦之食药,不复饥。乃将谦之入嵩山。有三重石室,令谦之住第二重。历年,兴谓 谦之曰:“兴出后,当有人将药来。得但食之,莫为疑怪。”寻有人将药而至,皆 是毒虫臭恶之物,谦之大惧出走。兴还问状,谦之具对,兴叹息曰:“先生未便得 仙,政可为帝王师耳。”兴事谦之七年,而谓之曰:“兴不得久留,明日中应去。 兴亡后,先生幸为沐浴,自当有人见迎。”兴乃入第三重石室而卒。谦之躬自沐浴。 明日中,有叩石室者,谦之出视,见两童子,一持法服,一持钵及锡杖。谦之引入, 至兴尸所,兴欻然而起,著衣持钵、执杖而去。先是,有京兆灞城人王胡兒,其叔 父亡,颇有灵异。曾将胡兒至嵩高别岭,同行观望,见金室玉堂,有一馆尤珍丽, 空而无人,题曰“成公兴之馆”胡兒怪而问之,其叔父曰“此是仙人成公兴馆, 坐失火烧七间屋,被谪为寇谦之作弟子七年。”始知谦之精诚远通,兴乃仙者谪满 而去。

    谦之守志嵩岳,精专不懈,以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导从 百灵,仙人玉女,左右侍卫,集止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往辛亥年,嵩 岳镇灵集仙宫主,表天曹,称自天师张陵去世已来,地上旷诚,修善之人,无所师 授。嵩岳道士上谷寇谦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轨范,首处师位,吾故来观 汝,授汝天师之位,赐汝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号曰‘并进’。言:“吾 此经诫,自天地开辟已来,不传于世,今运数应出。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 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大道清虚,岂有斯事。专以礼度为首, 而加之以服食闭练。”使王九疑人长客之等十二人,授谦之服气导引口诀之法。遂 得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

    泰常八年十月戊戌,有牧土上师李谱文来临嵩岳,云:老君之玄孙,昔居代郡 桑乾,以汉武之世得道,为牧土宫主,领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地方十八万里有奇, 盖历术一章之数也。其中为方万里者有三百六十方。遣弟子宣教,云嵩岳所统广汉 平土方万里,以授谦之。作诰曰:“吾处天宫,敷演真法,处汝道年二十二岁,除 十年为竟蒙,其余十二年,教化虽无大功,且有百授之劳。今赐汝迁入内宫,太真 太宝九州真师、治鬼师、治民师、继天师四录。修勤不懈,依劳复迁。赐汝天中 三真太文录,劾召百神,以授弟子。文录有五等,一曰阴阳太官,二曰正府 真官,三曰正房真官,四曰宿宫散官,五曰并进录主。坛位、礼拜、衣冠仪式各有 差品。凡六十余卷,号曰录图真经。付汝奉持,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出天宫静 轮之法。能兴造克就,则起真仙矣。又地上生民,末劫垂及,其中行教甚难。但令 男女立坛宇,朝夕礼拜,若家有严君,功及上世。其中能修身练药,学长生之术, 即为真君种民。”药别授方,销练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皆有决要。上师 李君手笔有数篇,其余,皆正真书曹赵道复所书。古文鸟迹,篆隶杂体,辞义约辩, 婉而成章。大自与世礼相准,择贤推德,信者为先,勤者次之。又言二仪之间有三 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最高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复地载 阴阳真尊。次洪正真尊,洪赵名道隐,以殷时得道,牧土之师也。牧土之来,赤松、 王乔之伦,及韩终、张安世、刘根、张陵,近世仙者,并为翼从。牧土命谦之为子, 与群仙结为徒友。幽冥之事,世所不了,谦之具问,一一告焉。经云:佛者, 昔于西胡得道,在四十二天,为延真宫主。勇猛苦教,故其弟子皆髡形染衣,断绝 人道,诸天衣服悉然。

    始光初,奉其书而献之,世祖乃令谦之止于张曜之所,供其食物。时朝野闻之, 若存若亡,未全信也。崔浩独异其言,因师事之,受其法术。于是上疏,赞明其事 曰:“臣闻圣王受命,则有天应。而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 若今日人神接对,手笔粲然,辞旨深妙,自古无比。昔汉高虽复英圣,四皓犹或耻 之,不为屈节。今清德隐仙,不召自至。斯诚陛下侔踪轩黄,应天之符也,岂可以 世俗常谈,而忽上灵之命。臣窃惧之。”世祖欣然,乃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 迎致其余弟子在山中者。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浩事天 师,拜礼甚谨。人或讥之。浩闻之曰:“昔张释之为王生结衤蔑”吾虽才非贤哲, 今奏天师,足以不愧于古人矣。”及嵩高道士四十余人至,遂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 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齐肃祈请,六时礼拜,月 设厨会数千人。

    世祖将讨赫连昌,太尉长孙嵩难之,世祖乃问幽征于谦之。谦之对曰:“必克。 陛下神武应期,天经下治,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真君三年, 谦之奏曰:“今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宫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 符书,以彰圣德。”世祖从之。于是亲至道坛,受符录。备法驾,旗帜尽青,以从 道家之色也。自后诸帝,每即位皆如之。恭宗见谦之奏造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 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功役万计,经年不成。乃言于世祖曰:“人天道殊, 卑高定分。今谦之欲要以无成之期,说以不然之事,财力费损,百姓疲劳,无乃不 可乎?必如其言,未若因东山万仞之上,为功差易。”世祖深然恭宗之言,但以崔 浩赞成,难违其意,沉吟者久之,乃曰:“吾亦知其无成,事既尔,何惜五三百功。”

    九年,谦之卒,葬以道士之礼。先于未亡,谓诸弟子曰:“及谦之在,汝曹可 求迁录。吾去之后,天宫真难就。”复遇设会之日,更布二席于上师坐前。弟子问 其故,谦之曰:“仙官来。”是夜卒。前一日,忽言“吾气息不接,腹中大痛” 而行止如常,至明旦便终。须臾,口中气状若烟云,上出窗中,至天半乃消。尸体 引长,弟子量之,八尺三寸。三日已后,稍缩,至敛量之,长六寸。于是诸弟子以 为尸解变化而去,不死也。

    时有京兆人韦文秀,隐于嵩高,征诣京师。世祖曾问方士金丹事,多曰可成。 文秀对曰:“神道幽昧,变化难测,可以暗遇,难以预期。臣昔者受教于先师,曾 闻其事,未之为也。”世祖以文秀关右豪族,风操温雅,言对有方,遣与尚书崔赜 诣王屋山合丹,竟不能就。时方士至者前后数人。河东祁纤,好相人。世祖贤之, 拜纤上大夫。颍阳绛略、闻喜吴劭,道引养气,积年百余岁,神气不衰。恆农阎平 仙,博览百家之言,然不能达其意,辞占应对,义旨可听。世祖欲授之官,终辞不 受。扶风鲁祈,遭赫连屈孑暴虐,避地寒山,教授弟子数百人,好方术,少嗜欲。 河东罗崇之,常饵松脂,不食五谷,自称受道于中条山。世祖令崇还乡里,立坛祈 请。崇云:“条山有穴,与昆仑、蓬莱相属。入穴中得见仙人,与之往来。”诏令 河东郡给所须。崇入穴,行百余步,遂穷。后召至,有司以崇诬罔不道,奏治之。 世祖曰“崇修道之人,岂至欺妄以诈于世,或传闻不审,而至于此。古之君子,进 人以礼,退人以礼。今治之,是伤朕待贤之意。”遂赦之。又有东莱人王道翼,少 有绝俗之志,隐韩信山,四十余年,断粟食麦,通达经章,书符录。常隐居深山, 不交世务,年六十余。显祖闻而召焉。青州刺史韩颓遣使就山征之,翼乃赴都。显 祖以其仍守本操,遂令僧曹给衣食,以终其身。

    太和十五年秋,诏曰:“夫至道无形,虚寂为主。自有汉以后,置立坛祠,先 朝以其至顺可归,用立寺宇。昔京城之内,居舍尚希。今者里宅栉比,人神猥凑, 非所以祗崇至法,清敬神道。可移于都南桑乾之阴,岳山之阳,永置其所。给户五 十,以供斋祀之用,仍名为崇虚寺。可召诸州隐士,员满九十人。”

    迁洛移鄴,踵如故事。其道坛在南郊,方二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 十五日,坛主、道士、高人一百六人,以行拜祠之礼。诸道士罕能精至,又无才术 可高。武定六年,有司执奏罢之。其有道术,如河东张远游、河间赵静通等,齐文 襄王别置馆京师而礼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