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的品质

崔哲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崔哲男文集最新章节!

    久违的细腻,于近日偶然发现在某些早已被遗忘的记忆角落。

    细腻,是一种品质,而矫情,却是空泛的“细腻”被涂脂抹粉后刷白了的虚伪。

    一般而言,细腻的文是很耐品的,矫情的东西却乏味透顶。

    细腻与矫情,形相近,习相远。

    矫情,是睁眼的瞎子在胡乱堆砌词藻时的常用障眼法,而细腻,却是有心之人才能观察并体验到的微妙感觉。

    用来描述杂文时,用是否“细腻”来衡量是不合适的,一般比较通用的词汇,是一个叫做“逻辑”的东西。“细腻”这个词,常用来描述散文,诗歌,以及小说等类的文体,当然,如果扩展到其他艺术,也可以用来描述音乐以及绘画。

    细腻,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假如不被矫情所利用。

    细腻,和粗旷相对应,而对于文人,则决不可轻视两者之一。

    亦正如阴阳相对,山水和鸣,才能奏响和谐之音的效果一般无二:细腻与粗旷的有机运用,绝对会为文章增添更多不可言喻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细腻,并不意味着长篇累牍,更不意味着散乱不堪的文章布局。细腻,是基于文章中心主题之下的细致与温柔。

    杂文,尤其是锋芒毕露的杂文,虽犀利有余,然而却因了刚性十足而失了某些弹性——如果要区分杂文和散文的用语特征,或许,也许正在于是否把“细腻”的弹性给揉入了文中。

    然而,散文虽很强调细腻,却也容易走向矫情,至于诗歌,当然也难以避免。而之所以走向矫情,绝大多数情况下,无非因为写作者们没有发自真情实感地去写东西。

    我先前曾说过 “写散文难”的话,或许恰恰是因了“细腻”之缺乏所衍生的感慨。

    细腻,是一种超然的情致,而非理论化的逻辑,其主要特征,也正和克莱德曼那抒情到极致的钢琴曲致爱丽丝等等给听众的心理感应差不多。很多非常细腻而有情致的轻音乐,于听者,是一种忘我并超然于世外的精神享受,在品读细腻而不矫情的散文时,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会心一笑的快乐:这时候,在我们的内心里荡漾的,也一定是一种温柔地沉醉,而非义正严辞或者声嘶力竭的呐喊与彷徨。

    细腻,是一种常见的写意手法,而非通用的写实手段。用细腻去描述事物的同时,也常常会反射出作者内心的微妙触觉感受,而这,往往也是喜欢用细腻的笔法去抒情的作者之最常用的行文手法。

    细腻的前提,是真诚,并且需要具备一颗柔而韧的心,以及一双观察非常细致的眼睛,尤其,需要一个很灵动并且很会思考细腻以及捕捉细腻的大脑。当然,能否养成这种细腻的习惯,很显然也和每个作者的个性,存在着极大的内在关联性。

    如果说印象派绘画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对光线和色彩,进行了非常细腻的研究和应用,那么杜桑和达利的绘画,无疑和以犀利著称的杂文风格挂上了钩:都是针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批判。

    细腻,是一种真诚于心的内在品质,她绝不会跟随着矫情而迷失自己的光彩。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分析的话,在文艺史上,往往都是矫情在模仿细腻,亦正如印象派之后,无数的画匠们在画布上虚伪地涂抹着印象派的颜色,而实际上却在绘制着毫无画境毫无生气的仿制品一样。

    矫情,永远只配给细腻充当跟屁虫的角色,正如画匠,只能永远躲在大师的阴影下,去寻找一些捉襟见肘的残痕一样:脱离了自己的慧眼及慧心的创作者们所玩弄的矫情,其实什么都不是。

    这也正如一位才貌双全的芊芊秀女,与一位饱经风流场的青楼女子相对比一样,细腻与矫情,是本质的格调高雅与骨子里的俗气透顶之间的差别:虽然她们的表象,或许也会有某些相近之处,特别是在抒情的时候。

    细腻,是一款高山流水式的精致与典雅,而矫情,却也是十足下里巴人式的空泛与造作。

    细腻与矫情的关系:前者属于书香浸骨的风韵,后者属于珠光宝气的粗俗。

    细腻,是一种纯粹而高贵的品质,与粗旷的阳刚,正可以相辅相成!

    2009年2月4日

    山野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