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羡万羡文学泉

初次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初次文集最新章节!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流传甚广的六羡歌,是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所写。诗中所说的西江水,源自陆羽先生的故乡湖北竟陵(今湖北天门市)。只因一句“千羡万羡”惹得古今多少好茶之人为之悠然神往!

    陆羽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著名的陆羽“文学泉”恰好坐落于我家老屋后面的官池湖心。文学泉又称陆子泉、品字泉、三眼井。据竟陵县志记载,陆羽泉系晋代高僧支遁开凿,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常听老人讲,三眼井是古时候一位得道高僧所挖,能通江达海,神妙莫名,因此每次喝井水时总感觉新奇异样,有些说不出的兴奋。虽说时光已久,但文学泉水那甘甜清凉的感觉,至今犹可回味。井是古井,水是好水,可当初年纪幼小,却只知三眼井,不识文学泉;后来上学读书,进教室就好好学习毛主席语录,出学校就天天上路拾粪支援农村,什么茶神茶道,就更是闻所未闻了。在那风雨飘摇的岁月,大家虽然身处陆羽的故乡,似乎早已将这位茶老大忘了个干干净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陆羽故事忽如风吹嫩荷一般,将一股股浓郁的茶香扑鼻送来。

    遥想某日,天旱无雨,官池水枯见底,一位汉子荷镐独行。迎面走来一位身着灰布衲衣,长袖飘飘的白发老人,问道:烈日炎炎,你找什么呢?汉子答道:我想找一块湿地开挖荷池。老人低眉驻足,凝眸沉思。良久,对汉子说道,官池河边,地气极旺,任何地方都可开挖呢。但你可要记住了,唯有我脚下这块地方,万万不可动它。说罢,这白发老人诵诗击木,飘然而去。汉子大笑吼道:好笑啊,你以为你是谁呀?你站过的地方别人就不能动吗?我偏要在你划定的地方挖挖看,其奈我何?于是,扬起铁镐,奋力一掘,竟然现出一块断碑来。想这汉子还认得几个字,抹去浮土看时,碑上刻有“文学泉”三字。原来,这里正是晋代高僧支遁开凿的三眼井所在,后经陆羽发现,得以让这一度湮没的古井重现天日。因陆羽常在三眼井中汲泉品茶,又官拜太子文学之职,所以此泉又被命名为“文学泉”那汉子怎知这些典故?一心只在想:常言道“石中含窍,碑下藏机”断碑之下,必有财宝。汉子用力一掀,只见溅珠飞雪,汩汩然涌出一股甘洌的泉水来。再看石碑背面,刻有一陆羽画像,身着灰布衲衣,长袖飘飘,正是掘井之前看到的白发老人。这故事在我家乡流传甚广,古书上更是言之凿凿,并非我凭空杜撰。

    据天门志载,文学泉在竟陵北门外西北隅官池内,深近百尺,中有断碑残柱,字刻“支公”及其陆井。因陆羽曾在此取水品茶,并曾拜太子文学之职,故以“文学”名泉。后长时湮废,泉水干涸。直到清乾隆卅三年,久旱无雨,村民挖掘荷池,非但甘泉喷涌,且得断碑,上题“文学”二字。知县马士伟甚喜,立即筑井、建亭、赋诗立碑,以复胜迹云云。志书中又说,十多年后,一位颇有些斯文的官员也来此踏雪寻泉,品茶吟诗。所幸的是,此人倒非只知附庸风雅之辈,不仅发思古之幽情,还鼓捣着筹办了些资金,树碑刻像,又建了一间精巧雅致的水阁来供奉陆羽神像。他还亲笔在水阁匾额上题写了“涵碧”二字。这位官员就是清朝的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

    千年古迹,几经兴废。时至1935年,茶神遗迹不幸被大水冲于前,又为日寇战火毁于后。1957年重建后复又遭“文革”破坏。1981年再次重建。在那80年代初,复古热潮席卷咱们文明古国,寻根问祖之风亦四方蔓延。湖北天门向称“文化之乡”是著名“石家河文化”的发祥地,更是茶神陆羽的故里,岂可落于人后?正所谓“忽尔一夜春风来,千门万户茶花开”眨眼之间,似乎满天下都是陆羽的名胜古迹。然而,以陆羽命名的酒楼饭店虽越开越多,越修越豪华;以陆羽命名的各种产品虽层出不穷,精致包装上到处可见陆羽的画像,可真正陆羽的遗迹却缺少修缮。记得那时看陆子井时,井边河水不清,浮有异物;井沿则布满青苔,杂草丛生。恰在此时,有日本茶道中人声称将远渡重洋,前来寻茶神之根,探茶道之源。为此,当时正处困难时期的天门政府,立即设法筹措经费修缮古迹,忙了个不亦乐乎。

    1982年,由布目潮渢一行12人组成的日本茶叶研究者访华团终于来到天门,得以如愿以偿地凭吊茶神遗迹。陆羽亭下,虔诚的日本茶客们环坐文学泉边,以茶道之礼品味了他们渴想已久的文学泉水,并吟诗作歌云:“九夏井含富士雪,三春泉映重瓣樱。赤县扶桑衣带水,古今同风多知音。”想当年宋代黄州太守王禹偁也曾在文学泉边赋七绝一首,诗云:“甃石苔封百尺深,如今尝味少知音。唯余中霄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这位太守大人慨叹知音太少,其实知音何其之多!如今就连远在万里之遥的海外茶客,也要不辞劳苦,前来一品陆羽先生的文学古泉,可见只要茶在天下,便能处处找到知音。日本茶道本就源出我国,而自古就被尊为茶神的陆羽,自然而然地在日本茶客心中享有极尊崇的地位。据说早在宋代时,就有一位日本名僧荣西来我国研读茶经。此公返回日本后,将茶经与本民族的饮茶经验揉合,依葫芦画瓢地编写了一部吃茶养生记,果然大受欢迎,并从此得享“日本陆羽”的美名。可惜荣西无缘看到陆羽先生的文学泉真迹,一直心怀耿耿,成为终生遗憾。

    几经修缮,如今我们看到的“陆羽亭”为木构建筑,六角重檐攒尖顶。亭中也立了一块石碑,正面题“文学泉”三字,背面题“品茶真迹”四字,正是那位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湖北安襄郧兵备使吴县陈大支”所题的手迹。昔日的茶圣故里,如今更增魅力。站在陆羽亭上,但见藕塘环绕,荷花飘香;塘外垂柳轻摇,别具风光。而名闻天下的文学泉就在这陆羽亭下。泉眼之上覆有一块巨大的八方形青石板,上面凿有三个“品”字形的圆眼,可容三只小木桶同时取水,所以这井又叫“三眼井”北京三眼井胡同也有个三眼井,却与文学泉之“一泉而三眼”大不相同,乃是大、中、小三个独立的泉眼。两者异地而同名,均大有名气。一个是皇帝老儿和他的大臣们用作备用水源的皇家古井,一个是传承陆羽茶道的地方遗迹,这两处井在地域上远隔千里,在来历上可谓八杆子打不着,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它们却同样开掘于我泱泱中华的黄泥厚土,在这血脉相连的幽幽泉水中,有着我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其实,陆羽诗中千羡万羡的西江水,只是一条流经竟陵的古老河流而已。可就是这样一弯极普通的河水,却让身处异地他乡的陆羽魂牵梦萦,念念不忘!在心怀故土的游子眼里,天下再好的名泉胜水,似乎永远也及不上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泉一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