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

扶摇云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经典小说网 www.jdxsw.cc,最快更新我的重生跟你有关最新章节!

    这是防盗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小天使可正常阅读~  顾依知道这要归功于很多都是自家的东西, 不用花钱。比如自家的房子不用交租金, 还有蒸馒头的柴火,有力气直接上山打柴火, 就是玉米秸子、黄豆秸子也够烧半年的。再加上芹菜、芸豆以及调料像葱蒜什么的都是自已种的,不算钱。而且还没去掉人工成本呢。

    随后夏淑英又叹了口气, 说:“现在的学生也真是不容易,有个男学生一看就是家里挺困难的,只买了一个馒头,喝了两大碗汤, 他那样的个头儿我估计怎么也得俩馒头,肯定没吃饱。后来没有汤了,还有的学生什么都不就, 就那么干噎了一个馒头。”

    顾依便建议道:“不如明天做土豆汤吧, 多做点儿。正好新土豆可以挖了,而且土豆吃了饱肚子。咱家不是还有咸菜吗,明天炒炒,放在汤桶旁边, 有想吃的直接夹馒头里面,省得干噎。”

    夏淑英点点头,“也行。明天再多做点儿芹菜猪肉包和芸豆猪肉包。我看后来就剩下肉包子了, 来晚的学生可能觉得有点儿贵, 都没买。”

    顾建功在旁边道:“要不要做点儿素馅的再便宜点儿卖?”

    “不要!”顾依忙摇头拒绝, “现在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吃肉, 素馅肯定不好卖。”

    顾建功想想也是,便不再坚持。

    第二天早上,顾建功在家里和面,他力气大,和面比较快,夏淑英便去肉铺买当天包包子的肉馅。顾依也跟着去了,她打算跟她妈学学怎么挑选猪肉。上辈子顾依虽然也做饭,便是对于哪里的猪肉好她一直没弄明白,怕上当受骗买到不好的肉,所以猪肉都是直接在超市买。

    卖肉的老板叫孙盛,40来岁,看着有些虚胖。孙盛卖的肉除了自家养的猪,大部分都是下去收购的整猪。他也帮村里人杀猪,拆骨切肉一气呵成,一把杀猪刀使的特别利索。

    孙盛为人也极是豪爽热情,看见夏淑英过来,忙笑着打招呼,“来了大妹子,今天要点儿什么样的肉?”

    “给我称六斤五花肉吧。”夏淑英看着案板上的肉问道,“今天新杀的猪?”

    “今早现杀的,昨天的都卖光了。”孙盛说着手脚麻利的切了一大块五花肉,拿盘秤称了,秤头高高的,这才递给夏淑英。又去逗顾依,“依依快开学了吧,玩不了几天喽!”

    “1号开学,快了。”

    顾依回了一句,发现案板上有几根剔得十分干净的大棒骨,一时还有些奇怪,心说你把大棒骨的肉都剔光了,狗都不吃,还能卖得出去?

    后来一琢磨又明白了,这时候可不像她后来生活的年代,都喜欢买瘦肉排骨,现在流行买肥膘厚的肉回去炼油,这种大棒骨就算他不剔光肉也没人买。

    不过嘛!顾依眼珠一转,别人不要,她要!

    “孙叔啊,你这个大棒骨怎么卖?”

    “想喝骨头汤了?”孙盛一摆手,“直接拿去吧,不值什么钱。”

    夏淑英拎着肉正要走,听顾依说话便道,“那就买点回去熬汤。”

    顾依赶忙摇头,“不是的妈,我们家的包子铺不是每天做免费汤给学生喝吗,我看这大棒骨不错,可以剁碎了熬汤,里面再放点儿土豆青菜什么的,正好给他们补充补充营养。”

    “那感情好啊!现在学生上学费脑子,喝点儿骨头汤挺好,你这丫头也算是做好事了。”孙盛一听放下正在磨的杀猪刀,“我帮你剁剁,剁开了骨髓容易熬出来,不过还是得搭上功夫熬才行。”

    顾依道:“蒸包子的时候顺便架上柴火就行,也不用单独看着火。”

    夏淑英想想昨天来吃包子的学生,在外面上学确实也不容易,便没反对,不过还是说:“孙哥你算算多少钱,不能白要你的。”她买了虽然给学生喝不要钱,可也不能占别人的便宜。

    老孙拿过棒骨,在案板上劈开了,递给夏淑英,“都说不要钱了,兴你们做好事,就不兴我做了?”

    “这真不行,我是卖包子顺带着熬点儿骨头汤,你可是白搭了东西的。”夏淑英坚持。

    “怎么是白搭呢,你不是每天都来这儿买肉吗?以后你生意越做越好,买的肉也越来越多,搭你几根棒骨很正常。行了,就这么着,以后我把棒骨都给你留着。”

    夏淑英再三推辞不过,只得道了谢,拎着肉和大棒骨带着顾依走了。

    自此顾家小饭馆的免费汤就变成了骨头汤,里面的菜冬天放大白菜土豆萝卜,夏天就放西红柿青菜。

    两人回到家,夏淑英剁肉馅,顾依先把棒骨洗干净放进锅里加清水熬上,里面放了葱姜去腥,这才开始洗菜。

    她们今天打算蒸了五锅包子两锅花卷一锅馒头,昨天已经有了基础,今天的客流量应该会增加,所以全部卖掉问题不大。

    骨头汤熬好了之后,顾依在里面加了些土豆片和青菜。反正都是自已家种的,所以放了很多。又把腌的萝卜洗干净切成丝,用葱花爆香炒了炒,盛在盆里,里面放了双筷子,有要吃的就自已夹。

    到了中午,便有学生陆陆续续的来吃饭。顾家包子店卖的包子馒头因为个儿大又实惠,还有免费的汤喝,经过昨天在学生之间的口碑相传,今天果然有更多的学生光顾。

    好在顾建功两口子干活都利索,又有顾依在旁边搭把手,一家人忙活起来有条不紊。

    学生们看见今天的汤竟然换成了骨头汤,都挺开心,已经跟夏淑英混熟了的朱玲打趣道:“婶儿,以后是不是都喝骨头汤啊?”

    夏淑英笑着点头,“以后都是。我今天去肉铺买肉的时候,依依说想用大棒骨熬汤给大家喝,你们孙叔就说以后把大棒骨都留给我,不要钱。你们可要记得他的好才行啊!”

    朱玲嘴巴很会说话,“我们要感谢孙叔,也要感谢您,两边都感谢,缺了谁我们也喝不上这骨头汤。”又向来吃饭的学生们道,“你们说是不是啊?”

    大家便都笑着说是,要以后每天中午都来这里吃饭。

    慢慢的,顾家包子店又增加了新品种——水煎包。不过这种包子不是圆形的,而是像大个儿的饺子一样,在平底锅上煎熟。一咬里面便是浓浓的肉汁,味道十分赞。此外还有盒饭,一荤两素,米饭馒头管够吃。如果想天天来吃还有包月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时间长了,有家里刚好主食不够的情况下,也会来顾家包子店直接买馒头;或者赶上农忙,干脆直接买了包子回去,省得做饭了。偶尔有在镇上上班的也会来点个菜、吃碗面条,或者干脆打包回去。

    因为包子店只中午开张,所以只忙半天,下午也不耽误两口子去地里干活。一般卖剩下的,除了自家吃的,便叫顾双给她姥姥送过去,自打包子店开张,姥姥家基本上就不用做面食了。偶尔忙不过来,夏淑英便叫顾依的姥姥过来帮忙,逢年过节的再多贴补老人一些。

    赶上学生周末和寒暑假的时候,包子店没什么生意,夏淑英便会减少蒸包子的数量,只蒸个一两锅供应附近的村民,或者逢集市的时候到集上卖。过年的时候,有些人家干脆自已不蒸馒头了,直接到店里来买。

    如此算下来,除了寒暑假那两三个月,包子店每个月的赢利都能接近300块,顾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毕竟她现在受了伤,虽然只是小腿擦掉了一大块皮,不是很严重,但也得去卫生所消消毒。而且因为上辈子没消毒,腿上落了疤,倒让她对这事印象挺深刻的。

    那是她带着顾双和顾延去河里捞鱼,碰上村里的另一伙小孩儿也来捞鱼。其中有个叫丁强的小孩手贱,推了顾依一下,结果好死不死的,她的小腿正好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擦掉好大一块皮,甚至出了血。

    顾依当时晕了一下,不过很快就被顾双叫醒了。丁强知道闯了祸,吓得一溜烟跑了,顾延则追着跟他打了一架。

    后来顾依跟顾双直接回家了,她妈晚上干活回来也没带她去卫生所消毒,直接拿家里的布条包了一下。本以为过段时间就好了,谁知因为天气热,竟然感染了,最后落下好大一块疤。

    顾依头几年没怎么注意那块疤,直到读高中时,无意中听到有女生在她背后议论,“她腿上的疤那么吓人怎么好意思穿裙子?看见就倒胃口。”

    其实并没有她们说的那么难看,只是看顾依不顺眼故意夸张罢了。可是对于正处于敏感期的高中女生来说,语言的伤害足以让人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今后的人生。

    因为这件事,顾依整个高中时期再也没敢光腿穿过裙子。偶尔听到有女生聚在一起还会联想是不是在说她,可见对她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多大。甚至,正是这种自卑心理,才让她对陈海鹏产生了不该有的感情……

    重新来过,她当然不可能让这件事再次发生,便叫顾双扶着她去村里的卫生所,让顾延自已玩去。

    她边走边想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先是渣男劈腿,之后她救了一个小孩,模糊中似乎有个声音说可以让她重生,其他的便不记得了。

    原来因为一时的善念,竟然有如此大的回报!对于自已能够重新来过,顾依由衷的感激。

    “还好你来看看,不然夏天很容易感染,留疤可就难看了。”吴大夫一边仔细的帮顾依消毒包扎一边说。

    顾依连连点头,她就是知道会留疤才坚持来消毒的。

    等吴大夫弄好,顾依才想起来不知道兜里有没有钱。她翻了翻,居然真的翻出来一块钱。赶紧把钱递过去,“我兜里就这一块钱了,要是不够的话,等第二天再给您送过来。”

    吴大夫不接,“就用了点儿碘酒和纱布,不用给钱了。再说你爸还帮我做过几个板凳,也没收钱。”

    顾依推辞不过,只好算了,笑着说:“回头您缺板凳了,再让我爸帮您做。”

    “好好,你这小丫头可真会说话。记得明天再来重新包一下。”

    姐俩从卫生所出来之后便回了家。她家住了二十多年也没换过地方,只是从开始的土坯房变成了后来的砖瓦房。直到顾依身死,那房子又住了十来年。

    顾依家住在桃源镇上,而且正好挨着镇中学,搁现在就算学区房了。可惜她爸妈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干点儿啥,哪怕是做个小买卖。

    唉!暴殄天物啊!

    因为这件事给顾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清晰的记得那年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开学马上读三年级了。也就是说,她现在虚岁10岁,正是做什么都不晚的年纪。

    推开自家栅栏门,家里静悄悄的,只偶尔听见几声蝉鸣知了叫。估计爸妈都到地里干活去了。

    顾依打量着二十多年前的家,四间土坯房,两间住人的屋子和一间厨房,以及一间用以堆放杂物的仓房。旁边是牛棚、鸡栏,屋前的一片空地上放着牛车和农具。再前面是用栅栏围的菜园子,种着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应季蔬菜。此外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沙果树。

    进了门便是厨房,一左一右两口大铁锅,做饭的时候正好烟火走两边屋子的火炕。冬天只要把火炕烧热,屋子里就会变得很暖和。墙边立着放碗筷的橱柜,上面是一些油盐酱醋。还有一张长桌,算是做饭用的操作台。

    卧室里用报纸糊的墙和顶棚此时已显得有些陈旧,估计有两年没糊过了。炕上铺的席子也是半新不旧,炕尾放着简易的装被子的柜子。

    正对着门的地方用砖头垫高,上面是两个粉着红油漆看着还算新的大木头箱子,装着全家的衣服和一些重要物品。箱子上面摆着雪花膏镜子梳子暖瓶茶缸什么的。此外还有一个挂钟,虽然看起来十分像老古董,不过只要上了弦就能跑。

    顾依叹了口气!

    那时候真的很穷,不过家家都这样。八十年代的农村刚从大锅饭时代过渡到包产到户,按照人口分完地没几年,口粮大部分还是玉米面,只有生活条件很好的人家才能经常吃上细粮。

    顾依家在镇上不算最穷的,她爸妈都是干农活的好手,家里日子还不错,至少不是顿顿都吃口感粗糙玉米饼子窝窝头。她妈夏淑英会用一半玉米面掺一半白面蒸馒头,味道比纯玉米饼子要好些。偶尔还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或者大米饭。只有过年那几天才会天天吃细粮。

    顾双看她姐没事了,自已也跑出去玩了。